首页 > 世链号 > 陈根:商汤亏钱,何时停止?
陈述根本  

陈根:商汤亏钱,何时停止?

摘要:商汤股价持续引发市值与业绩是否匹配的争议,商汤能否讲好商业化故事,依然存疑。

/陈根

作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人工智能第一股,商汤集团上市后就备受投资者追捧。20211230日,商汤科技在一波三折中登上了港股成为AI四小龙IPO第一股。截至当天收盘,商汤科技股价为4.13港元,涨幅为7.27%,总市值为1374.56亿港元。

次日,商汤上涨势头依旧坚决,分时走势一路上扬,涨幅33.17%并且,上涨又保持了两个交易日,最高点9.7港元,而最高市值超过3200亿港元。

商汤股价的暴涨也引发市值与业绩是否匹配的争议——至今,商汤实现盈利,且亏损持续扩大其实从2021年开始,新晋登陆港股IPO的国内科技互联网企业们,都在上市之初股价狂飙,很快转入下行通道,一路阴跌,呈现出了“出道即巅峰”的股价走势。

其实这是资本的常规操作,也就是在大量资本退出需求的驱动下,通常会通过拉高股价之后,然后配合各种看好未来的消息,前期或者上市认购的投资者们开始高价出货获利离场。因为刚上市在外面流通的股票相对有限,此时配合故事就比较容易拉高。而最近的商汤正处于横盘的震荡其,但依然有大量的交易量,这就意味着前期获利资本还有很强的离场动力。

那么,对于商汤来说,其能否讲好商业化故事依然备受市场争议,毕竟,只有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才是商汤高质量成长的关键一步。目前股价就处于危险的边缘,如果不能快速的向资本与市场证明自己的故事,以及商业变现的前景,商汤在资本市场上就可能会演变成伤汤。

研发依旧,亏损难止

不可否认,商汤科技作为AI四小龙”之首,有其独到的优势。以计算机视觉技术(CV)起家的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商汤科技的起步,非常具有优等生特色:成绩优异,包揽大奖。当前,无论是算法还是算力,商汤科技在同行业都位列前茅,而且有自研的人工智能专用芯片

但就算是优等生,商汤也难掩其持续亏损的事实。过去三年间商汤科技在AI四小龙体量最大,营收是旷视的两倍多,是云从、依图的三倍甚至更多商汤科技的毛利在AI四小龙中也是最高的,从2018年的56.48%上涨到2021年的72.95%然而,体量越大,亏损也多。

AI四小龙的财务表现来看,目前还没有一家是实现盈利的:商汤科技三年半亏损了超240亿元,旷视科技三年半累计亏损146亿元,依图科技2018-2020年上半年,两年半累计亏损61亿元,而云从科技则三年2018-2020年累计亏损超过26亿元。

其中,招股书显示,商汤 2018 年、2019 年、2020 年的收入分别为 18.53 亿元、30.27 亿元、34.46 亿元,同期净亏损持续扩大,分别为 34.33 亿元、49.68 亿元、121.58 亿元。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亏损则达到37.13亿元。尽管商汤科技242亿亏损里包含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股权激励”等各项因素,但即便是剔除之后,商汤亏损也高达28.6亿

高强度的研发是商汤亏损的重要原因。截至 2021  6  30 日,公司计有 40 位教授并拥有逾 5,000 名各类员工,其中约三分之二为科学家及工程师。从金额来看,报告期内商汤研发开支分别为 8.49 亿元、19.2 亿元、24.5 亿元及 17.7 亿元,每年都有过半收入投入研发。整体而言,商汤过去三年半累计营收接近 100 亿元人民币,累计研发支出接近 70 亿元。

事实上,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商汤的高研发投入也不难理解——在人才队伍、技术实力等方面,商汤已经用70多项全球各类竞赛冠军、600多篇学术论文、超过8000AI专利及专利申请证明了烧钱的价值。但尴尬的地方就在于,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研发的投入已经甚至已经超过了营收

其实烧钱,无非就是一种资源的提前投入,希望通过前期的高投入换取后期的可持续性盈利。烧钱,可以让很多本难成功的商业模式成为可行(如打车软件、外卖平台),拓宽了商业边界。一些企业通过烧钱,烧出了成功的商业模式,能拉到投资、有钱可烧,甚至也可视作企业的竞争优势。

2018年以前,因电商平台会沉淀较多对商家的应付款,自营业务,导致京东就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但京东的经营活动则始终有比较强的生产现金流的能力,而商汤仅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就没有满足。说到底,对商汤的估值依然需要回到老生常谈的商业化能力上,但这似乎更凸显了商汤的局促和为难。

商汤难赚钱

商汤科技将自身定位为用技术赋能百业、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软件平台型公司,自主研发并建立了深度学习平台和超算中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2020年收入计算,商汤科技是亚洲最大的AI软件公司,在国内也是最大的计算机视觉(CV)软件公司。

商汤的收入涵盖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四个板块,通过销售软件应用许可、软硬件一体产品解决方案和软件订阅费实现收入

其中,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是商汤2018年至2020年的两大主力收入来源,贡献公司超70%的收入。2020年,公司上述两大业务收入分别为14.85亿元、13.69亿元,占比分别为43.1%39.7%2021年上半年,商汤智慧城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倍至7.86亿元,占比升至47.6%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来源;公司智慧商业收入同比增长58.97%6.47亿元。

然而,要知道,智慧城市业务高度依赖于政府部门的采购与支出,属于To G业务,商汤在IPO前提交的文件也揭示了其对政府的依赖程度2020年,包括人脸识别和预测性治安管理在内的智慧城市业务贡献了该公司40%的收入。五个最大的客户贡献了其34亿元人民币(合5.25亿美元)收入的近三分之一。这些客户基本上都是商汤所称的服务于城市管理者的“系统集成商”。

虽然政府打交道的智慧城市业务增长最快,不过这部分业务会受到如人口增长和政府财政政策变化的影响,收入不具持续性。显然高度的政府依赖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正如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一样,政府可以在阶段性的给予扶持,但不可能长期性的给予扶持。此外,政府补贴也是这家独角兽需要挤出的营收水分 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及 2021 年上半年,公司分别从政府获得 2.07 亿元、2.49 亿元、3.58 亿元、1.17 亿元补贴收入。

商汤智慧商业方面,客户为各类企业,主要包括商业空间管理、住宅物业管理、金融服务等。通俗讲,就是安防然而,安防赛道下,商汤无疑会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传统安防龙头公司有一番较量。规模化方面,海康和大华的研发费用都只占到收入的10%出头,而商汤则超过了70%,在渠道和客户理解方面,海康威视超过4万名员工,分布在全国、全球各地,在分销渠道方面也更完善。

不仅如此,当前,商汤不同板块之间的营收不平衡问题也浮现出来。以2020年为例,智慧商业、智慧城市以外的另外两大板块,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收入占比仅为12.6%4.6%2021年上半年,商汤智能汽车收入同比仅增长4.59%0.71亿元,智慧生活收入为1.48亿元,相对于上年同期的1.56亿元,甚至有所下滑。

其中,智能汽车业务还不成规模,自动驾驶的吸金能力被验证之后,从传统车企,到互联网企业,再到AI企业,谁都想分一杯羹,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而对于智慧生活,AI落地的场景更是碎片化,项目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导致研发成果难以复用,制化方案多于标准化方案,研发方面的支出无法被摊薄,盈利自然就变成了镜花水月。

商汤智能不够智能

事实上,商汤的商业模式迟迟不能够成盈利的闭环,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目前的人工智能依然还停留在智能不智的层面。显然,今天AI不是再需要诺贝尔级别的创新,而是将现有技术产品化,商业化,创造出真正的价值。但由于部分人工智能企业及媒体传播的夸大,导致了人工智能仍然青涩的能力在某些领域存在被夸大的情况

更直观的看待,当前的人工智能更像是人工智障。市场对人工智能寄予过高的期望,而实际的产品体验却往往欠佳。人们对人工智能能力、易用性、可靠性、体验等方面的要求都给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更多挑战。

目前,人工智能能够真正商业化处理的还只是对数据或者信息的归类、识别,以及一些简单特定问题的机器回复。比如,以交通事故来说,在全程监控的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人工智能需要的是能够读懂交通的判定法规,依据其全程录制的行车与道路情况作出识别,并依据交通法规作出判定,这样的人工智能才是人工智能应该有的样子。

再比如,在线人工智能客服就是很多人都面临的一个尴尬问题。虽然各种在线平台都推出了人工智能的客户,但是这个人工智能客服更直观的理解是标准化问题的程序主动回复,跟人工智能似乎没有什么关系,超出标准化的问题,人工智能就不再智能,而需要人工。

并且,当前的人工智能高度依赖数据,但数据积累、共享和应用的生态仍然比较初级,这直接阻碍着人工智能部分应用的实现。此外,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在市场的应用无疑需要长期与实体世界和商业社会进行磨合,避免意外的情况发生。

无疑,商业化需要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并通过市场进行规模化变现,这关系到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力、易用性、可用性、成本、可复制性以及所产生的客户价值。但至今,商业化、产业化的速度、范围和渗透率仍然存在一定的“实验室和商业社会的鸿沟”。

“实验室和商业社会的鸿沟”是商汤成功的原因所在,也是商汤如今依然受到掣肘的原因所在。这意味着,商汤仍需要从早期普遍强调技术优势,过渡到更加注重产品化、更加融合生态、更加解决实际问题的商业化发展阶段

然而,但不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智慧商业,从目前AI创业公司们的主营业务上来看,不管如何包装,主营业务本质都是“安防”,商汤科技与安防无关的业务贡献收入不足20%距离万众期盼的AI多元化应用还太远太远。

 

内忧和外患

这还没结束。诸多的内有忧虑之外,商汤还需要迎接外有劲敌的挑战。毕竟,在人工智能这个热门赛道,从来不缺少巨头的布局。百度率先提出All in AI后,腾讯也宣布了AI in all,马云则创立达摩院,科大讯飞和海康威视也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做得风生水起。

除了互联网巨头们,“AI四小龙”之间的竞争也是相当激烈,比如,在手机应用赛道,商汤和旷视就打的不可开交。

OPPOVIVO两大手机客户都分别位列商汤和旷视的客户名单,手机厂商不愿冒险押注一家供应商,不同的手机型号应用不同的解决方案。 旷视科技的客户包括OPPOvivo、小米、诺基亚、荣耀。商汤方面在为OPPOvivo、小米、魅族、一加等提供技术方案,包括人脸解锁、智能美颜、智能滤镜、背景虚化、智能相册方案等。

而在自动驾驶,又是多家巨头盘踞:仅在2021年,就有华为和极狐阿尔法合作的自动汽车驾驶系统;不断进化的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多个城市路测;还有多家独立的自动驾驶系统公司,比如5个月融资6亿美元的文远知行,以及独立开发的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厂商。

最后,数据安全也是商汤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旷视科技在施行注册制的科创板,在注册阶段,被问询了两轮,两轮都涉及到数据安全。一轮是具有普适性的问题,比如获取、处理使用数据的合法性,网络安全审查对其的影响等,第二轮涉及到具体客户。

当前,中国及其他国家有关隐私及数据保护的法律法规普遍复杂且不断演变,公司面临法律监管的风险。公司的业务高度依赖数据的搜集与分析,一旦未能及时遵守网络安全及数据隐私规定或根本无法遵守,可能会使公司无法使用若于网络产品或服务,并使公司受到政府执法行动和调查

《常识的力量》一书曾指出技术研发能力如果能落地为产品能力、营销能力和品牌力,从而给公司创造可观的利润,并利用自己的盈利能力建立起强大的、持续的技术研发能力,那么这就是很深的护城河。

正如微软依靠早期的技术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培养出用户对软件的粘性和类网络效应(大家都用办公三大件);英特尔的技术优势转化成了芯片软件相结合的路径依赖;苹果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代工模式创新、供应链管理、用户粘性、产品生态等一样,商汤想要获得资本的认可,这是不可回避的过程。

想要成为“兴兵伐夏,开创商朝”的“商汤”,从来不是一件易事。而小米,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估值,最终因为没有让资本市场看到未来的价值,股价一路跌到深不见低的处境中,这还是在小米实现高盈利的情况下。而对于商汤而言,一边要证明未来的价值,一边要证明商业的变现能力,任何一项不能有效的证明,随时都可能从商汤变成伤汤。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msy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