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块链 >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起来分期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摘要:区块链数字艺术3月25日,由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服务器艺术联合主办的“贞下起元:真实之虚幻 虚拟之现实”线下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共分为四场主题论坛:本文为第二场论坛“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的文稿。本场主题论坛首先由

3月25日,由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服务器艺术联合主办的“贞下起元:真实之虚幻 虚拟之现实”线下论坛在北京举办。

本次论坛共分为四场主题论坛:本文为第二场论坛“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的文稿。本场主题论坛首先由加密艺术家、数字化合物发起人王兴做主题演讲,与谈环节,独立纪录片导演、艺术家、当代艺术摄影批评人袁园与加密艺术家、数字化合物发起人王兴,当代艺术家、华东理工大学及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成卓,Nervina Labs 创始人王博,加密艺术年鉴主编、数字化合物联合创始人郭成,围绕加密艺术、区块链、数字艺术等话题展开讨论。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加密艺术家、数字化合物发起人王兴(线上接入)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我将用五个关键词描述2021年加密艺术领域的重要探索。总共有两个线索,一条是行业线索;另一条是我个人的线索,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CG

随着上一轮比特币减半之后的一波牛市,以及2020年Defi summer(去中心化金融热潮),整个行情和行业的想象力被点燃,但随着热点的快速消退,行业内也希望找到一些与区块链相关的金融领域之外能够延续这个行业的热点以及快速发展的趋势。这个时候,NFT就被寄予厚望。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Opensea 网站

Opensea、SuperRare这些平台大约都是在2017年开始融资,2018年陆续上线,2020年前后都积累了一些产品和用户,以这些平台为代表的NFT区块链被大家寄予厚望。

这个时候,CG就成为一个能够把NFT这条赛道激活的切入点。CG行业有它自己的特点,它跟游戏行业、电影行业、数字娱乐关系特别近,也有非常庞大的受众基础,不管是粉丝、创作者、作品都有很多的沉淀,而且相对当代艺术来说通俗易懂。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银翼杀手2049》

人们可能看不懂杜尚,但是能看懂《银翼杀手》、《指环王》。在一个行业的启动期,CG的的这些要素是非常可贵的资源,会让大量的人涌进这个领域,开始在Opensea上进行资本操作,让CG+NFT热起来。艺术市场的热度也同时反馈到整个区块链市场上,在牛市延续之后,给加密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帮助。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图源:佳士得官网

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事件是Beeple的作品拍到了一个天价——6900万美元。随着这个事情的出现,CG变得从实用学科、设计类的学科实用美术中抽象出来变成新的一个艺术分支。今天来看,是整个牛市的趋势选择了Beeple,因为Beeple作品上拍之前有大量的粉丝,某种程度上能够代表粉丝经济发展的现状,从Ins上迁移到区块链社群带来大量的粉丝和受众和关于他作品的一些讨论,他的历史的社交关系都被挪过来,这个时候就像我刚才说的启动了一些行业的想象力,启动了一些平台。Beeple最热的时间段主要加密艺术都是以数字化形式完成的。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Beeple&ARTSTATION&数字巴别图书馆

上图最左边是Beeple的一件数字绘画。右边是我在当时刚开始准备进入加密艺术创作领域的时候,当时也是一个懵懂状态,对于加密艺术这件事应该怎么做还在一个特别懵懂的阶段。那个时候我已经隐约感觉到这个事情似乎有些不太对。中间有一个图是存在了很多年著名的CG平台,这个平台上有大量的电影和游戏行业的从业者发布他们的个人作品和项目图,从这个图里可以看到每天几百、几千、几万张新作品上传上来。他们的问题是都很好,甚至每张都不比Beeple更差。

CG的优势本身就是它的束缚。因为CG诞生这么多年,有这么多从业者,能激活一个平台作品数量的积累本身意味着是一个无限供给的东西,从资产层面上会注定贬值。CG作为一个实用美术脱胎出来的东西,不像当代艺术触达那么多的人文内涵,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具备被层层阐释的潜质。被区块链行业选中之后又缺少Crypto的独特性,区块链行业的人很难长时间在CG作品里面找到共鸣;从设计师把身份转换成艺术家的从业者可能有一部分人从前是非常优秀的设计师,当他们变成艺术家之后很快市场或者是他们的粉丝会发现在没有项目的时候,很难持续主动表达。他们没有艺术家那么强的表达欲。

这些问题都在2021年年中那段时间大家开始觉得CG不是加密艺术一个长期的充分可拓展的未来。当时还没有更详细的答案,行业在不停地寻找热点,这个时候头像项目开始进入视野。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头像

我今天演讲的是一个模糊的时间线,头像类项目早在2017、2018年之前就出现了,但是被充分讨论可能是在CG作为加密艺术热起来之后。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CryptoPunk和无聊猿

两个最著名的头像类的项目是CryptoPunk和无聊猿。现在这两个项目都确认自己在头部的地位,有一部分认为他们是加密艺术的标准形态,有的认为他们不是,我们今天不展开讨论,只讨论在2021年年终历史结点上它为加密艺术带来了什么。

头像类的项目在我看来回答了三个关键问题,其中两个是有关艺术的,一个是有关应用的。

关于艺术的问题:加密艺术在什么维度算得上是新生事物?CG作为一个有很多积累的行业突然加上区块链切入到NFT赛道里,它能够快速的启动平台和行业,但是它能快速启动行业的东西就是它能够让这个行业,没法让行业走的更远的一个掣肘。

加密艺术与币民生活的关系是什么?这个事物的创作跟币民的生活、跟区块链从业者的生活有关系。最早Punk的头像分发给程序员,所有的人几乎可以免费mint这个头像,头像不停地流转,认可这个内容,又愿意把它变成自己对外身份的一个标识的人,逐渐开始持有这个东西。

一个应用问题:加密艺术的应用场景是什么?或者干脆说艺术是非实用性的东西,但是加密艺术作为一个从区块链领域里边发展起来的细分领域,实际上到底能怎么落地?怎么变成一个应用场景里的实际应用?是行业内的人至少在那段时间特别想要找到答案的一个问题。实际应用场景就是在很多场合下当一个人持有一个Punk或者是持有一个无聊猿的时候可以在一些社交空间里面知道他是秉承着区块链或者是Punk这样价值观的一个人,他可以花几十个以太坊买一个头像,有这样的财力、风险承受能力,有这样的价值判断。实际上我们可以在一个特别庞杂的充满噪音的,特别不容易达成信任和默契的社交媒体环境里边,头像变成了一个让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和信任更容易的一个媒介。

随着我刚才说的两个艺术问题和一个应用问题被解答,加密艺术开始有了主体性思考的出现,但在头像这一步还是不够的。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观念艺术

接下来,加密艺术行业走到了一个可以讨论观念艺术的一个阶段,这也是我的第三个关键词。现在屏幕上几张黑色的底片加小白字就是一个名叫Loot的作品。Loot出来之后非常让人亢奋,它的激动人心的程度,如果换成一个市场的表现,那就是两周之内涨了200倍,可见当时人们发现这个项目之后对它寄予的厚望和点燃大家的想象力和激情的程度。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Loot

当时我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还在非常早期,我当时是震撼的。稍微有一点美术史知识的人都知道美术从研究如何表达美到研究如何表达观念是走了非常非常长的历史。

然而,从我刚才说的CG,使劲往前倒,加密艺术最早可能是在2018年,甚至应该从2020年初才开始算。总之是一个刚刚发生的事,到2020年9月份Loot项目的出现,整个加密艺术已经走完了美术的“祛魅阶段”。人们已经开始不把加密艺术与美术深刻的绑定。Loot黑底上的这一行字是对元宇宙基本概念的抽象,这里面是一些道具,通过持有Loot可以创建自己整套的装备体系,通过这个作者认为元宇宙最基础的东西是什么?元宇宙构建的起点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观念已经是加密艺术作品的核心部分,甚至去掉一些外面浮华的或者可以被概括、精简掉的东西。这种极简主义在艺术史上也是看到过的。

还有一点激动人心的是,这个作品不是艺术和区块链行业的人来做的,他是一个独立游戏领域的专家。当然,有的人认为它是加密艺术,有的人认为是元宇宙,有的人认为是区块链游戏等各种各样的说法。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代表着加密艺术开始摆脱美术束缚的观念艺术作品。

从不同的角度看加密艺术,在整个区块链和艺术的环境里,不管是游戏、元宇宙都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前面提到的所有关键词涉及到的NFT对艺术的推进,目前为止还没有艺术家的身影。

我们借助loot可以看到,抽象作为一种传统在区块链圈子里有很强的传播性,Loot是对元宇宙最基础要素和最初起点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抽象,这种“抽象”是可以被一个很广泛的人群去get并且认可它价值的。

2021年年终的时候,我也在考虑,如果CG不是加密艺术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一个方向,那什么才是?

我的切入点有点不太一样,但是我也认为加密艺术应该在很大程度上是观念艺术才是有前途的。从当代艺术创作的角度望向加密艺术,我认为提炼技术里边的一些人文内涵可能是艺术家可以为这个行业作出的贡献的。

我在自己项目的数字绘画有所积累之后,做了这样一个作品:把一组图片放到区块链上,用随机生成的形状去抠图,然后组合成一个在链上能够一直演变的图像,每20个区块演变一次,所以就提炼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链上时间。

链上时间是一个独立于自然时间的概念。我们在描述比特币减半的时候会说:比特币将于区块链高度多少多少发生这次减半;以太坊将会在区块高度多少多少发生一次硬分叉升级;某一个公链要纪念上线之后成功爆第1万个区块作为一个纪念日,在这个领域里边,“时间”变成了一个拥有主体性的话题,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切入到“时间”这个话题,从而获得一个主体性,它是从现实世界里脱离出来的,不只是一个现实世界里边存在的数字绘画,本身应该是一个世界。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王兴作品《数字巴别图书馆:小门》

大家看到这个图片是Nervos 区块链在高度6085680和60864800时候的样子,随着区块不停地爆块,图片也会不停地在链上去演变的。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金融工程

“The Merge”是海外非常有影响力的艺术家Pak的作品,这个作品上线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可以来链上mint它的小点,mint的份数越多,得到的点就越大,汇聚成一个球。小球在二级市场上不停地交易然后汇聚成更大的球,理论上是这个作品最后只剩下一个大球。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Pak,The Merge

有人描述这件作品的时候说:“它表现了金融市场对于一个标的物的博弈关系,表达了贪婪、恐惧等人性。”这种东西很容易被质疑,那何必要做一个作品呢?二级市场本来就充斥着贪婪和恐惧,本来就有,无需表现。后来大家从这里边抽象出一层概念,Pak的作品是为当代艺术引入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金融工程。

我们先不评价这种艺术语言到底有多少可以被解释或者是可以延展出多少空间,首先我认为这件事在独特性上是立得住的。艺术史上还没有人把金融工程作为艺术作品创作的语言,这个叙事讲得通。

在工程性大背景下,我在思考,如果我们对特别直白的表达二级市场或者金融市场的贪婪、恐惧不那么满意,希望艺术能在这个领域有更艺术、更人文的表达,可能需要把金融工程这个关键词再度抽象一次。我的抽象方式是找到了一个关键词——加密原生——作为我们接下来实践的一个理念。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加密原生

“加密原生”有两个最主要的部分:用区块链作为艺术语言,同时表达区块链的人文内涵。

用区块链作为艺术语言,简单来讲就是没有区块链这个作品是完不成的。我最初介绍的Beeple的那件作品是不需要区块链的,就像是一座房子是可以没有房产证的,虽然有了房产证之后会因此增值,但没有房子证的不影响整个房子的美观。用区块链技术作为语言的意思是,区块链技术应该像颜料而加密艺术应该像油画,这样加密艺术就变成了一个独特的语言,随着它不停地探索将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能够让想象力和拓展性变得很具体,能够创造真实行业价值的状态。

加密艺术应该表达区块链的人文内涵,就像朱嘉明老师说的:元宇宙是从思想生发出来的,技术是让思想在这个时刻可以被实现的一个工具,而艺术是更加有诗意的表达。我当然是认可Pak的作品,但是我们想做的更不一样一些。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加密艺术驱动器

于是我们做了《加密艺术驱动器》这样一件作品。我们发行了1万个NFT,每个NFT的持有者可以获得的是一种权力——为链上的一个当代艺术关键词的词库增加一个词。这个增加一个词的行动是链上的一个行为艺术,大家通过为词库增加一个词体验了公链的建设。共同知识库也是我们对公链是什么的一种理解,哪些层面上是属于共建的部分?哪些层面上属于资产的部分?哪些层面是借助区块链技术被保护、开放、透明的一个部分。

在这样的作品里,我们找到一个非代码的、非数学的,虽然底层是代码数学博弈论,但是用户参与层面又是生动的,甚至有一点情趣的方式,让大家在一个链上行为艺术里感受这一切,去体会“我”的这个行为塑造了一个公共资产,随着为资产增加价值,我手上持有的权力也在增加价值,整个系统是这样运转的。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对当代艺术的表达和对区块链这个行业的拓展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创作了这样的作品。

大家可以在链上像游戏一样操作词库里面随机生成的句子,这个实践过程还是挺生动的。我们社群里每天都有人在往外抛出奇奇怪怪的句子,确实也能产生很多启发,大家对加密艺术和区块链有了一个很好的讨论。

实践越多,碰到的难题就越多。比如可持续的社群关系,在社群里面既有消费者又有投资者,我们也没法彻底区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关系,又很难说只要一边不要另一边,产生了很多困扰;分布式储存在加密艺术里到底有什么意义?联盟链到底是不是链或者是联盟链上的资产到底是不是资产?如何面对一个快速跌代的技术趋势?当我们构思一个作品的时候技术的成熟度是一个样子,当临近展览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加密艺术的批评在哪里?从传统艺术系统里面出来的批评家如何参与进来,给到现在的艺术实践一些有效的批评?

展览的形式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看到很多数字艺术、加密艺术的展厅里面,声光电混到一起的体验极差,我们需要一些展览的新范式。

加密艺术作品赋予流动性的意义在收藏和持有之间会有哪些不同?或者说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建设性?

金融的观念如何参与到艺术实践里?应该更多的去批评还是更多的作为一个工具实用起来?

这些都是问题,我们需要一个一个去攻克。

最重要的问题是合规还是超级合规,合规是绝对必要的,一件事情要想健康成长一定要合规,但我们在现有监管环境中碰到的实际困难是不止要合规还要超级合规。越是长期主义的实践者和心中有光荣、梦想的人,实际上越需要一个稳定的预期,只有资金盘和骗局才不怕监管预期的不稳定。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与谈环节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与谈环节,线下嘉宾独立纪录片导演、艺术家、当代艺术摄影批评人袁园,当代艺术家、华东理工大学及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成卓,加密艺术年鉴主编、数字化合物联合创始人郭成(自左至右)与线上嘉宾加密艺术家、数字化合物发起人王兴,Nervina Labs 创始人王博

@袁园:王兴老师讲到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的有些观点我并不完全赞同。

今天的主题是“真实之虚幻,虚拟之现实”。这个题目非常好,真实就是虚幻的,如同基督徒相信上帝是真实的,但不可见,真实的上帝在视觉上是虚幻的。这种真实是指理念的真实、欲望的真实、想象的真实,都是真实之虚幻。

刚才朱教授讲到的“大转型危机”,正因为现实充满着危机,而且越来越深重、越来越紧迫。所以我们要去探索另外不同的道路,而虚拟之现实就是这样的进阶之路,通向可能现实、潜在现实的虚拟之路。

回到加密艺术,刚才王兴讲到Beeple拍卖了6900万美金的NFT作品,Beeple刚刚办了一个线下展览,展出的却是传统绘画和印刷作品。另外一些通过加密货币和NFT获得利益的人斥巨资收藏物质化的艺术作品,例如毕加索的绘画、贾科梅蒂的雕塑等,这是弥合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鸿沟,还是对加密艺术的否定?

这两个案例,郭成怎么看呢?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加密艺术年鉴主编、数字化合物联合创始人郭成

@郭成:

谢谢袁园老师。2018年前后我采访了一些画廊的从业者,很多画廊主反映互联网、科技圈的人几乎没有参与到艺术品市场当中,因为他们的逻辑是不买实体艺术品,这不是他们的“艺术”。

这跟我们现在所经历的NFT的状况非常相似,大家一直在讨论它的金融性、强技术背景,其实还没有进入到谈论艺术性的时候,去年陈序老师也发布了一篇文章《 NFT还没到谈艺术性的时候》。

今天看来,NFT经过了快速的发展,快速跑完了艺术史所经历的对于“好看”的追求之后进入对观念的探讨。我们这场论坛,哲学界、科技界、艺术界在一起讨论NFT,如何谈论它的艺术性?从哪些方向讨论艺术性?比如陈序老师谈到对身份的认同、文化身份的诉求。

袁园老师刚才给的问题,我想就是一个这样的结果。Beeple为什么在线下做展览?刚刚有老师提到我们不能脱离肉身的时候,必须要用一种质地的东西重现一个现场。为什么区块链领域的有钱人去买毕加索和贾科梅蒂的作品,其实是大家在促成两种叙事的融合。我们也在试图如何把NFT叙事放到正统艺术史线索当中去描述,但今天还没有结果。我想我们正在实践这样的历史。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独立纪录片导演、艺术家、当代艺术摄影批评人袁园

@袁园:我们另外一位线上嘉宾是王博,之前没有跟王博交流过,但我知道他是有着庞大的野心,可能对标的是以太坊这样的公链。《时代周刊》最近把NFT话题作为杂志的封面,封面人物就是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号称“V神”。他在文章当中发表了对于区块链和加密领域的担忧,他觉得几百万买一只“猴子”的游戏对于整个生态而言有害无利,这种“游戏”不断地吸引更多投机的人来进入,丧失了最初想要改变现实的理想主义初衷。因为他认为区块链和加密领域应该成为社会和政治实验的舞台,而不是一个投机的游戏。王博如何看待V神的这种担忧?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Nervina Labs 创始人王博(线上接入)

@王博:

谢谢袁园老师,我是一个NFT平台(Nervina Labs)的创始人,去年做了一些NFT相关的,主要是合规、真区块链相关的工作。

袁园老师刚才讲的vitalik 的观点,我是完全不同意的。理由很简单,vitalik 是一个技术的提供者,他的平台是中立的,不应该说哪件事情应该做,哪件事情不应该做。具体到这件事情,投机是不是会害了整个行业?会不会使得有理想主义的人丧失自己的理想或者是迷失方向?同样的道理可以类比到艺术行业,艺术行业有非常高价格的艺术品,甚至有人通过艺术品来洗钱等,但是我们丝毫不会说因为这些行为的充斥导致了整个艺术品味的降低。整个世界是多元的,反过来讲,恰恰是因为这些高价值东西的出现,由于有人愿意炒作,才使得更多的艺术家获得了滋养,能够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在加密世界也是这样的,投机或者市场行为往往是一种价格发现的行为。你不能因为看不懂一件东西就断定它没有价值,或者没有存在于你的共识圈子里面就没有价值。对于很多圈外的人来讲很多艺术品也是看不懂,简单几笔或者是简单几个色块,为什么就能卖一个高价。NFT行业也是这样,一些头像类的项目,不在那个圈子里的人也会觉得毫无价值,但是不代表它并没有创造新的价值。刚才几位嘉宾也讲了,其实它是创造了一种跨域、跨时空的一种连接。

在经济学里面也有类似的类比。比如买一辆车,可能在特斯拉和理想之间徘徊,最终买了任何一辆车,比如买了理想,马上进入理想的客户群而不是特斯拉的客户群,反过来也是一样的。这就是一种社群、一种文化、一种吸引力、一种向心力等等,这是有可解释性的,是有它内在的原因的。不能因为不在乎或者是看不懂这个原因就去抨击它,甚至通过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去阻止它,这是有问题的。

@袁园:谢谢王博,尽管我不赞同你。

我再举几个例子,然后把问题抛给王兴。刚才王兴谈到Loot是观念的,抛弃了美术的束缚,其实杜尚在100年前就抛弃了,在这个意义上并不是什么新玩艺。但是我想说几个跟艺术圈有关系的问题:

1. 维基百科否定了NFT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分类。

2. 村上隆去年3月份启动了他的NFT项目,11天之后他觉得不懂什么是NFT,所以退出了。今年他又开始重启NFT项目,我们看到了一个知名艺术家进军NFT的道路。

3. 一个更激进的案例,一个荷兰艺术家发了79亿NFT,这个数字跟地球上的人口总数相当,他把这个作为一个社会实验。NFT通常的规则是越稀有,价格越高,但是他却反其道而行之,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NFT。

我把这三个案例抛给王兴,有人说NFT中的N98%都是泡沫,会归零。你怎么来看?

@王兴:

第一个问题,维基百科不认可是因为他们不懂。首先,他们不懂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是一个新的领域。他们在拿一个技术的逻辑来考虑艺术的事情,我们在很多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他们的那种说辞。他说NFT只是一个权益证明,不是艺术,的确NFT在很多场景下就是权益证明而不是艺术本身,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从CG开始而不能止步于CG,要不停地寻找更多的答案。为什么需要加密原生?就是要回答这些我们曾经想过,现在正在实践,同时还在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我们要回答这些质疑,加密原生就是答案。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维基百科的编辑团队可以慢慢认可。他们认可了,维基百科就可以继续发展,他们不认可将会有更好的维基百科出现。

第二个问题:从我的角度来看,村上隆在第一次快速退出是因为低估了大家对于一个作品买单的心思或者考量的能力,说白了就是他的作品没有打动那些人。他以为自己的IP、自己的影响力可以平移到一个新的领域,但是发现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村上隆是谁。

我还没有

第三个问题:荷兰艺术家的这件作品,它里面其实是有观念的,要好于目前看到的绝大多数头像类项目。头像类项目,除了头部几个比较早期的实践,确实拓展了这个行业的视野和我们认知的边界,后面的跟风项目通通都是垃圾,一定会快速归零。

袁园老师说的这种作品在话题上还是有启发性的,我是认可这种作品的产生的,即便可能没有在市场上获得一个反馈,我相信好的艺术会找到它价值捕获的方式,尤其是在有了NFT之后,可以调用的价值捕获的工具真的比原来多了很多。

@袁园:谢谢王兴,我反对你刚才讲到对加密原生概念的理解,认为区块链技术必须作为艺术语言。我为什么反对?加密原生真正的原生理念是什么?它最早诞生于比特币,没有比特币就没有区块链。比特币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来的,它就是要反对现有的金融主宰世界的规则,挑战的是从公元前7世纪一直到现在的货币垄断机制。它是在寻找另一条替代方案,另一条道路,那是它的原生价值。什么是加密原生艺术?在我看来就是你的作品在理念上符合改变世界的另一条道路,而不是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作为判定加密原生的标准。

而那些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作品就是加密原生艺术吗?并不是,绝大部分是垃圾。怎么理解加密原生?我把这个问题抛给成卓,你怎么看待加密艺术和现实?我们今天谈的是虚拟之现实,是要改变那个现实的。如果不改变那个现实,这个“虚拟”毫无价值;如果不通向“危机”的问题,这样的虚拟有什么用呢?无非是一个避难所。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当代艺术家、华东理工大学及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成卓

@成卓:我同意袁园老师刚才说的关于加密原生的概念,它不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一应用。加密艺术不只是为了区别于CG、数字艺术的一种视觉化的艺术类型,而是希望通过区块链、加密技术自身的逻辑,能够去扩展艺术的边界,以及反映对现实社会、对人性的更深层的认识。

我在我的新作品创作中,运用了区块链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共识和共识流动的概念,其实社群共识改变事件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社会实验。艺术家就是要揭示出这种逻辑、现象或者人性画像。关于人与现实、虚拟的问题,艺术家们应该通过虚拟反过来认识我们所处的现实问题,或者我们人类自身意识的问题。加密艺术可以通过虚拟来反观现实,来改变世界。朱老师刚才也讲在元宇宙里做的一些实验,也要通过实验影响现实、改变现实的力量。这是我艺术创作特别重要的一个观念。

@郭成:我想接着聊一聊。我们说艺术史的时候往往会谈到文艺复兴、印象派以及二战之后当代艺术的兴起。朱老师刚才说到“大变革”,我们今天就是又来到了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往往说艺术赋能给产业,其实时代的意义赋予了艺术更高的价值。中国当代艺术的高峰其实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家从1993年开始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中国的当代艺术在世界上有了一点话语权。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艺术才有它的可能性,才有机会成为一种重要的东西留在今天的历史上,我们

@袁园:我想讲一个反面的东西。在技术加速的情况下,人们好像急于要对其作出反应,但恰恰真正能够改变未来的是把那种应激的思考变成一种长时的思考,刚刚提到的那几个时代是影响之后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你考虑的总是眼前利益的计算,你所给出来的对那个问题的反应又怎么能够在未来还有影响呢?越是加速,我们恰恰在去找另外道路的时候更需要长时间的思考。

当我们谈元宇宙、谈加密艺术的时候,更多不是谈和现实世界脱节的,而是另外很多条道路影响我们所处的这个现实。我再把两个数据抛给王兴。第一个,你最开始提到的关键词是CG,我看到一个对2022年游戏行业的调查,超过70%的游戏行业从业人员对NFT不感兴趣,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差不多1/3的人认为NFT一个会迅速过去的时髦的东西,1/3的人认为对这个事情不太确定/也不太理解,还有1/3的人觉得NFT是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你作为加密艺术家,而且对于加密的理念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认知,刚才你讲到加密艺术98%都会归零,那对于要从事加密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来说,怎么才能成为那2%呢?

@王兴:我的价值观里是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这个世界不存在那么多确定性和美好,有2%的机会创造历史已经是一个很幸福的状况了。中国创业公司的成功率是多少?有没有比这个高?刚才袁园老师说的那个数据有三分之一的人已经认可这件事情了,那真是太棒了。

三四年前,银行证券从业者一提比特币是一水儿的不屑,现在竟然有30%的认可了。他们一定是把这个事想的太美好了,其实真相会比这个残酷很多。

我还是乐观的,我相信会有一些真正有理想主义、有干劲的人会进来,他们单次失败的概率是极大的,但是人生是一场无限博弈。多次低概率有机会叠加成最终的大概率。我相信真正投身进来的人还是非常有机会的,并且相对其他的旧的行业机会更大,这是我的感受。

@袁园:

你要是这样说,艺术家肯定就不感兴趣了,因为一点都不理想。如果说要改变社会、改变现实,就算失败100次还愿意再去实践,因为理想之崇高,愿意为之投身。如果只是为了机会,那就算了。干点儿什么不行呢?98%的人都完蛋了,我为什么还进到这个行业里。

再把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扔给王博,加密领域当中有一个非常热门的词——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但是,占有超过九成NFT交易的Opensea就是一个中心化的平台,很多Web3.0实践的项目实际上也是中心化的项目。去中心化是不是只是某种讲故事的方式?实际上还是Web2.0中心化的操作。第二个问题:关于社区,社区里的投票权是跟你持有的代币有关系的,你持有的加密货币越多你越有投票权,这样的一个投票机制岂不变成又是一个富豪的俱乐部投票?谁有钱多谁投票,谁决定社区的方向。这两点争议我想抛给王博,您也是建设者。

@王博:袁园老师的问题确实都非常尖锐。其实这两个问题我之前都有过思考。

第一个问题,“去中心化”的取舍。我们经常讲比特币、区块链解决了去中心化的问题,实际上没有击中核心。就像社会治理需要民主一样,但民主不是目的,民主是手段。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自由,自由是最终的目的。

去中心化其实是一样的,去中心化只是技术手段,目的是什么呢?仍然是保障你的资产或者是你的行为的自由。区块链里面最高的一个价值理想是无需许可(permissionless)。我们现在创造和使用的所有服务都是需要许可的。大家可以想一下,家里自来水的接入、房屋、电话,入学等等,我们用到任何东西都需要某个机构、某个人去许可你。当某个组织有能力把整个国家的人排到某个体系之外的时候,我们肯定不能说这个系统是完全自由的。区块链追求的最终价值就是不希望把“我”是作为一个决策者,只是让这样一个技术平台让允许所有人都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由的掌握自己的财产。最高价值是自由,去中心化只是一个手段。这个手段的成本非常高昂,我们知道POW(工作证明)的成本非常高昂,已经超过非常多国家总的耗电量,但仍然有一些人坚持POW,认为比POS(股权证明)好,就是因为POS是一些大的财阀掌握了许可(permission)的权限,如果这些财阀不允许你参与这个网络是没有办法参与这个网络的。

我想表达的是,我们不要看表面是否是去中心化,这个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看你是否自由。比如Opensea,它的相对中心是流量中心,但是你可以不选择Opensea,你可以到任何一个交易所去交易,这就是你的自由,这就是区块链的终极价值,非常重要。

由于去中心化非常昂贵,有时候为了更便宜、更快捷,我们牺牲一部分中心化是没有问题的,只要能够保证最终的可自由支配,这是第一个问题。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朱锐

@朱锐:我比较支持王兴老师的观点。我觉得加密艺术有一个模糊点,加密艺术是在本体论上实现独特性、唯一性,还是一般认知意义上或者是艺术创作意义上实现独特性?

从本体论意义上来说,每一片树叶都是独特的,文化的逻辑是通过“去独特性”,强调整体的连接,实现文化的一种交互。艺术是第三种反应,是对文化的抵抗,通过对文化的同构性产生的一种失落,追寻或者希望获得独特性。当然这种艺术理念不是艺术本来的面目,古代的艺术就是俗,我刚才说的艺术是对现当代艺术的理解,是精英时代的艺术。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加密艺术是反创造性的,它让艺术追求的独特性成为一个前提而不是结果,艺术就失去了本来或者是现代意义上追求的一种独特。加密艺术是不是让“俗”重新成为艺术?或者逼迫艺术家重新规定或者是定义艺术。可不可以这样理解?

@王兴:CG会不会是一种新艺术?是不是当代艺术的下一个阶段?或者能不能登上殿堂?这个问题有讨论过,怎么说的人都有。我个人的态度是,当我们说一件事是下一个阶段或者是一个新的东西的时候,他得是一个新的东西,而CG所代表的数字化创作,不管是工具媒介、方法论还是结果,都不是一个新的东西。把一个旧的东西做一个场景转换就定义成一个新的东西,中间是不是有一些问题?或者是有一些不那么精彩?

真正在游戏和电影工业里面用到的CG,也是广义上的艺术,是一种创作,没有必要当做是当代艺术,这关于CG的讨论。

@郭成:

我回答一下朱老师的问题。我为什么说到大时代,因为我们把注意力过分

我们今天记住的这些大时代的艺术,达芬奇画的是教堂宗教题材的作品;印象派是要从房间里走出来回归到自然,在工业化背景下重新寻求自然的光;二战之后的艺术要在人类大灾难之后重新建构起人文的传统。这跟今天这个场景很像——疫情、战争,我们的人文学科重新回到一个精神文化主体的位置上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40年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缺失的一种文化诉求。我们今天有了这样的一个机会,由哲学院发起这么大型的艺术讨论,这就是今天超越性的体现。这也是对朱锐老师刚才强调加密艺术是什么的一个回应。

数字时代与创造力:2021年的加密艺术实践

我再想说一点,我们今天把艺术的概念拉的太大,滥用了艺术这个词,比如投资领域谈泡泡玛特是一个特别好的投资产品,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产品,认为它是一种生活美学,但这跟我们讨论的超越性的艺术是两码事。泡泡玛特的超越性在于让普通人能够通过69块钱的玩具获得一种工作状态当中的小确幸,这是不是我们要讨论的范畴。

@袁园:我也回应朱老师的这个问题。当绘画在教堂里作为宗教图像去呈现的时候,我们现在称之为艺术,其实在那个时候不被称为艺术,在那个时期不是作为外在于我的对象去看,我不是看它,而是绘画就在我所信仰的世界之中,包围着我。

现代性带来的是人跟世界的分离,再好的艺术在你眼前都只是个对象,客体。再对照现在的虚拟世界、元宇宙,你拥有这个图像拥有这个世界的身份,不是一个看的东西,花几百万买个头像之为了看吗?如果是为了看,其实人人都能下载。虚拟世界是又一次让图像成为我的世界,但这跟刚才讲在古典时期不一样,那个时候人跟世界没有分离,是一体的关系,而虚拟世界的人和世界是分离的。我在这个意义上回应朱锐导师的这个问题。再补充一点,“独特性”其实和艺术没关系。所谓NFT艺术的独特性,其实只不过是有一个哈希值的地址,甚至现在很多的NFT艺术只是有一个唯一的哈希值的地址在链上,指向的具体的作品仍然在Web2.0的服务器上。不要误认为NFT链上地址的独特性是艺术的独特性。

线上问题一:

去中心平行监管的方式是否可能与社交网络、行为模式相结合,并衍生出观念艺术,是否有相关案例可以分享?

@郭成:

新媒体艺术家aaajiao徐文恺的一个作品是把压缩包文件加密发成一个NFT,只有收藏者才可以获取密码打开。这件作品基于电脑操作的逻辑里来探讨文件加密和收藏的关系。

线上问题二:区块链的时间与现实的时间不同,如果元宇宙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话,是否意味着这是对元宇宙时间性的限制?

@成卓:

在元宇宙里没有传统的时间观念。元宇宙本身就打破了我们现在叙事的线性时间、物理空间的限制,未来的时间只是肉身感受的一天24小时的时间限制。元宇宙本身,不管是构建、创作都没有时间的概念,其实时间本身也是一个虚幻的概念。

@王兴:

我也来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因为第二个问题似乎是从我刚才演讲中《数字巴别图书馆·小门》这个作品衍生出来的,那个作品牵扯到了区块链时间。在艺术创作的时候,是把曾经拥有实际效用的概念抽象出来变成一个被艺术表达的概念。在区块链行业里,并不是大家非要创造一个现实维度之外的第二维度的“时间”,首先是大家需要链上时间,因为全球的协作有中国人,有美国人,有欧洲人,怎么能够描述一正确的时间呢?那就需要一个链上时间。

基于这一系列实用或者是效用的案例慢慢在这基础上生发出了文化内涵。我觉得至少在链上时间,我是这么来理解这个路径的。

线上问题三:加密艺术让本雅明口中的“失去的灵光”回归吗?

@袁园:本雅明的“灵光”是指艺术作品本真性的审美体验,这种灵光被机械复制时代的技术所消除。而今天的加密艺术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是何为真实,这种真实不再是基于审美体验,而是基于社会和政治实践的。

本场论坛的时间也到了,我最后也接着刚才的问题做个结语。关于时间的话题,我希望我们在人类文明的时间尺度上思考元宇宙和加密艺术,在人的尺度上来思考加密艺术和元宇宙!

尽管大家更多谈的是共识,我想说没有人知道加密艺术和元宇宙未来会是什么样。正因为这样,我不需要共识,我们要谈的是异识,每个人都去敞开想象不同的道路,不要过早的被某种共识所绑架。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msy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