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块链 > 区块链技术:并非万能,仍有待成长
终极说法  

区块链技术:并非万能,仍有待成长

摘要:区块链的效率高不高9月10日,丰台区人民政府,联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再北京举办“2021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就“区块链技术助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话题发表了主旨演讲。狄刚在演讲时表示,区块链的价值和优势主要

9月10日,丰台区人民政府,联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再北京举办“2021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就“区块链技术助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话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狄刚在演讲时表示,区块链的价值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提升协同效率

2、促进数据共享

3、优化业务流程

4、降低运营成本

5、助力穿透监管

6、建设可信体系

区块链技术自面世以来争议不断,国家也在严格把控的前提下不断发展,我国区块链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从最初的专利导向到现在的技术实力导向,从生存蜕变成了生态。

区块链技术:并非万能,仍有待成长

国家目前正在从政策,技术等层面大力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实际落地,重重叠加之下,立志于建设中国区块链技术的标准体系,突破关键技术,吸引专业人才的良好研究发展环境。

在会议上狄刚还表示:数字货币研究所也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区块链的应用,在发行层基于区块链构建了统一分布式账本,对账的效率大大提升。

同时在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的支持下,开展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探索使用分布式账本。

同时也建设了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还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任务。

在构建我国标准化领域的同时,数字货币研究所也在积极加强区块链的研发和参与牵头国内外多个标准化组织工作组和标准化项目;

在金标委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工作组并担任组长单位;全国区块链分布式账本记账技术标准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单位,在金标委指导下推动区块链标准的制定。

区块链技术:并非万能,仍有待成长

关于数字金融领域创新与发展,不能空谈

首先

提高认识 厘清概念

一、区块链并非独立的技术,而是多种技术融合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密码学、共识机制等相互结合,实现了由不信任到信任的过渡。

二、比特币不是区块链,币和链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本身是不含有任何利益驱动的,是中性的、基础的科学技术,而币在本质上就是带有利益驱动的,是功利化的、竞争性的商品。

三、区块链解决的信任是陌生主体之间的自证、信任度的工具,在强关联主体内部区块链的信任机制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

四、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士、组织对区块链的认识并不统一,要做到认知全面,了解发展状况,应该在同一纬度、同一层面下进行讨论,不能一概而论。

其次

取其精华 扬长避短

区块链并非万能的,是在牺牲了存储、计算之上,建立了信任,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对于需要建立强效信任的层面是其发挥优势的主力战场,但相较于高并发以及对于隐私和性能具有高要求的层面并不能满足其需要。

再次

充分认识 实事求是

要明确在技术上的去中心化不等同于在管理上的去中心化。不应该草率的对“去中心化”做一个定义,在计算机领域强调分布式,但分布式也是在可管理范围内的分布式,区块链作为一种基础技术,也应该是一种可管理的分布式架构,不应放其任自漂流,要在规定内合理的自由发展。

最后

长期发展 着眼未来

区块链技术目前尚处在发展之中,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需要相关的人员具有系统思维,面向未来发展的长足眼光。目前区块链技术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链上链下的协同、业务的连续性、工程实现、安全性、性能。要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其适用的场景去应用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并非万能,仍有待成长

值得

一、 不能贪功冒进,要脚踏实地,结合现在已有的成熟科技,实现效果最优化,这也是数字人民币研发所采用的混合技术架构的出发点。

二、技术要合理运用,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

三、区块链还是一个新兴的科学技术,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任何技术能够长久生存下去的根本原因,就是用技术去解决问题。

会议上还指出,追求单一方面的极致就会带来另一种问题,一条腿走路肯定会出现稳定性的问题,要结合优点和缺点,综合发展。

总的来说,在区块链应用领域方面,现在的技术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区块链技术:并非万能,仍有待成长

区块链技术对金融层面的冲击

一、体系构造层面,性能和可扩展性的问题,需要多

二、隐私安全层面,目前的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等主流的隐私防护技术存在比较大的局限性,仍需要从理论和工程层面继续创新,软硬结合。

三、信息安全层面,区块链面临的自主可控、开源许可、量子计算等许多方面的挑战,仍需继续加强安全技术的创新。

四、监督监管层面,区块链的节点多数都是匿名化、去中心化的,难以监管,极易引起纠纷,需要通过隐私防护技术和监管技术的创新结合,实现穿透式监督。

五、融合集成层面,区块链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兼容性不高,技术摩擦较大,需要加强区块链与传统科技的融会贯通,加强新技术对旧技术的改良,努力做到创新与融合齐头并进。

六、标准体系层面,区块链的互联互通较差,核心技术与应用标准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标准体系的建设。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