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宇宙 > TOP BLOCK“针锋相对”线上辩论大赛【对话整理版】
转载  

TOP BLOCK“针锋相对”线上辩论大赛【对话整理版】

摘要:6月29日至30日,由Bittime发起的TOP BLOCK“针锋相对”线上辩论大赛顺利举行,共分为数字货币交易所、存储公链、投资机构和行业KOL四大辩论分会

6月29日至30日,由Bittime发起的TOP BLOCK“针锋相对”线上辩论大赛顺利举行,共分为数字货币交易所、存储公链、投资机构和行业KOL四大辩论分会,YottaChain创始人王东临、IPFS.FUND创始人周欢、聚币CEO Jeff、Gate亚太区副总裁Tina、BitMax创始人曹晶、The Force Partners合伙人王翔、DFund管理合伙人杨林苑、布洛克资本创始人宋厚达、张姨杨姨视频联合创始人张姨、女侠区块链创始人陈女侠,受邀参与,各位行业大咖分别就四大领域的系列问题进行了精彩辩论,近30个社群就此进行了同步直播。

以下内容根据辩论直播整理。

 

交易所

主题:2020下半场,谁是交易所新锐?

唐诗:数字资产交易所一直被认为是币圈最赚钱的角色,但在今年也有不少老牌交易所陷入公关或是经营危机,今年的交易所到底赚不赚钱?

Jeff:做交易所的有赔的也有赚的,看好整体市场,未来会走向合规化,在此过程中会淘汰一批交易所。用户也有交易的刚需。用户需要擦亮眼睛找到合规的正规的交易所去交易。

曹晶:要看是不是有热钱冲进来这个交易所行业,赚钱的容易程度比2017、2018年差一些。交易所在产品、交易体验上没有明显短板,新交易所入局更难一些。交易所的利润点是在不断转移的,交易所是个流量聚合体,资源方:不仅是撮合交易,还可以做孵化、资管、矿池,渗透到币圈所有热点,比较有财富效应。

Tina:平时大家都说我们gate.io 比较低调,不太发声,这问题,赚不赚钱? 实话实说,交易所的营收主要来源于手续费和上币费。我们不收上币费,我们是盈利的。2020 年第一季度,加密货币现货和期货市场的总交易量约为 8.8 万亿美元,期货交易季度显著增长 314%,现货交易季度显著增长 104%。整个市场的平均每日交易量达到 233 亿美元,这比 2019 年增加了 274%。从数据来看,也是有市场,有用户,有盈利。

还有诗诗也提到的一些交易所陷入公关或者经营危机。我觉得在交易所这个风险和利益都非常高的行业,确实不管新老都有可能存在资不抵债的危机。

唐诗:在币圈交易所是个很特殊的存在,不少交易所会对项目提供孵化、上币、市值管理等一系列服务,不仅参与一级、二级市场,还提供金融衍生品服务,甚至还有监管职能,这一现象到底合不合理?交易所该不该有人约束?

Jeff:交易所肯定需要被约束,新加坡的监管开明度很高,很超前。KYC就是要保证钱的流动性,确保不存在洗钱风险,很多交易所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交易所没有经过正规的金融机构监管,很多地方做的就有缺失,所以导致了我们经常说的资不抵债,挪用资金等问题。行业会慢慢变好,越来越合规,资金越来越安全。要让子弹飞一段时间,看哪些需要监管,那些不需要,这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帮助政府找到监管边界,拥抱监管。

曹晶:纯粹从商业角度讲,交易所本身是希望做到大而全。但传统金融市场的监管机构强行将其分割开来,以保证透明度。

纯粹从商业角度讲,为了控制成本,利润最大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当然会从上到下都做。比如对上币项目尽调,孵化项目也要尽调,如果孵化和上币都是你,这部分就可以省下来。而且有些项目的经济模型不切合实际,前期孵化帮助他们可以优化。

资本都是逐利的。没有强力监管的情况下,交易所进行上下拓展是一定的,没有动力做切割。

从监管角度看,需要将其切开,券商、清算、资管等。

Tina:现象合理,但需要有一定的约束。这个行业是我见过更新迭代非常快的一个行业了,不论是交易所还是用户对新产品更新的适应度以及接受度都非常快和高,目前的各类衍生品、理财产品、DeFi 等层出不穷。如果仅仅是靠一款或者一类产品往往是无法让一个交易所经久矗立的,所以出现更多的衍生服务是非常常见的。但是由于我们行业的监管架构还不够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例如部交易所出现过度的干预、操纵市场、反洗钱义务履行不彻底等违法行为,引起市场恐慌、用户不信任、行业污名化等乱象丛生,给我们的行业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此时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约束和监管的。但是在目前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那么这份监管职责就落到了每一个交易所的身上,特别是行业类的老牌或者大型的交易所更是应该以身作则,做到带头作用,拥抱监管的同时加强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管理,力证行业良性发展。。监管的体系是根据市场和行业的发展不停的也在更新迭代的,传统的监管例如证券市场的适不适合我们行业?然后合规,要合那些国家的规?目前的自监管行不行?自我监督约束到不到位?这些都是有待讨论而且很需要被讨论和看见的点吧。

唐诗:头部交易所都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生态,似乎在朝着数字资产衍生品交易、矿池、技术供应商、投资机构、孵化机构等大而全的方向发展,这对交易所来讲是否是个正确的方向?对整个区块链行业来讲,是好事还是坏事?

Jeff:核心在于交易所的边界问题,这是在发展中发现的。也就是说垄断到底是好是坏。说行业前期,垄断可以促进行业快速向前发展,而且币圈看似垄断,但在传统金融比起来,还很小。什么时候垄断会对行业产生制约,这个很难讲。火币、OK作为头部,已经不愿意再动了,已经不上币了,币币交易非其主力,从这角度看,此时正是三大所外发力的最好时机。稳定、交易市场活跃。现在看,垄断的制约为时尚早。

曹晶:具体看大而全到什么程度,看其边界点。币圈体量还很小,只是传统的零头。目前看来,适度的大而全是个很好的选择。

Tina: 对头部交易所来说方向正确,对行业发展来说肯定是好事。感觉头部就是要尽快的吧触角伸向行业的各个角落。

首先,方向正确,但并不意味着要同时全面开花,要知道盲目的扩张,是一个公司衰落的开始。原有团队擅长做的部分现在功能要迅速膨大,扩张,去做自己原来也许并不擅长的部分,也许是吃力不讨好的结果,过程很努力,最后期待和现实有落差。对交易所来说,朝着大而全的方向发展,确实是一个扩大影响力、抢占市场以及创造利润的方法,但是数字资产衍生品交易、矿池、技术供应商、投资机构、孵化机构等任何一个方向的发展都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如果的去不惜成本代价的扩张,顾此失彼,到最后连交易所最基本的为用户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和保障用户资产安全都做不到了,那么对交易所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毕竟精力有限,可做的事情,可成长的部分无限,因此,在选择大而全的发展时,应该依据交易所自身需求,计划好先后发展战略顺序,还要做一些取舍,有节奏的进行发展,还要根据市场随时进行调整,现在整个行业还不那么大,也没有巨无霸公司,有些还是挺好掉头。

唐诗:这几年,火币、OK、币安三大所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持续了很久,今年下半年,处在二流、三流的交易所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Jeff:交易所四大、五大的局面还会出现,但不是取代三大,市场和人都会扩张,拭目以待。市场还是很大,做到一线还是指日可待的。

曹晶:目前的一线交易所还是幼儿园小朋友打架的局面,所谓的一线交易所也就是大班的孩子,二线就是中班的孩子,幼儿园里称王不见得是真的王,只是没有见到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出去可能就被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打得满头是包。现在币圈交易所的体量只是个零头。目前在币圈称王,很难说他是一线、头部、巨无霸,都不沾边。如果我们能见到十倍百倍千倍的存量资金进入行业,目前一二线的差距可能就是忽略不计。

当美国监管打开的时候,进入的资金体量将是巨大的。很多投行、对冲基金的钱不是不想进入币圈,而是监管还没到位。监管一旦到位,就是十倍百倍千倍的钱进入这个市场。到那时,抢占先机的才可能是这个行业真正蓬勃发展的第一批头部交易所。

但不是说现在的头部交易所变成未来的头部交易所。比如纽交所独占鳌头这么多年,短短几年就被纳斯达克抢去了老大的位置,是因为他的撮合方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交易所的头部格局不可能长期保持不变,未来不只有三大,可能还有四大五大的一线,几十家的二线,这在很多行业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Tina: 任何行业没有绝对的第一哈,谁都有机会成为行业领头者,拼多多创建 4 年市值赶超 20多年的京东,苹果手机的出现绝对性的碾压手机巨头诺基亚,以及视频网站优酷土豆合并磨合期爱奇艺崭露头角扶摇而上,这一系列例子都说明身在任何行业,只要你有创新,用心经营,能抓住机遇,那么就有可能是站在山顶的人,但是,山顶风景好,但也风大吹的头疼啊,今年行业内,虽然有一批交易所倒下,但是也有一批交易所站起来,就拿曾经的 FCoin 来说,18 年上线半月之内,交易量就冲上榜首,这难道不是一种大翻盘?近来很火的 bybit、

HBTC、Deribit 等交易所势头也很猛,难免不会成为下一个走上山顶的交易所。因此,在这样一个更新换代很快的行业,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松懈,因为有可能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就会有更多的交易所赶超在你的前面。当然,这也说明任何时候任何交易所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翻盘的赢家。现在的市场是能够承载3大交易所,以后等行业成长了,说不定能够接纳3打交易所,各自有各自的擅长,百花齐放,每个都是头牌,想想也挺好的呀,哈哈哈哈

唐诗:如果2020年下半年有交易所能与火币、OK、币安并列,跻身四大交易所行列,你认为会是谁?为什么?

Jeff:讲一下聚币。首先,品牌、产品、合规以及流量,是交易所未来重点要打造的地方。聚币是个老牌交易所,在币圈是有一定号召力的,在三月份做了一些召回老用户等活动,做了人人节点,聚币的平台币等,这方面确有天生优势,因此几次活动下来用户量起来的很快;我们在新加坡做了合规,合规是业务拓展的基石;最后是关于流量,交易所还是要看上币的资产、速度和币的表现,现在是交易所比较好的发展时机,现在比特币相对横盘,用户对市场的信心还在,所谓的蓝筹股表现都不错,现在去做一些新币种的话会吸引流量过来。另外我们从海外角度看,可以挖掘一些好的项目给中国社区,这是一个发力点。聚币在大力发展自己的生态,吸引行业优秀人才,如大家有意愿,欢迎加入。

曹教授:如果我有两票,我会给聚币和gate各一票。然后自夸一下,如果有一个交易所能打败三大所的话,我会把这一票投给BitMax。我们的运营思路与聚币不太一样,上新币拉新是最快的,但流程是最低的,即使连续上好几个新币,哪怕是独家首发,对交易所的拉新影响有限,因为陆续就会上第二个、第三个所。现在火币、OK不怎么上新币,或许就是因为他没有必要靠上新来拉新。上新币这个玩法是17、18年比较流行且行之有效的,按目前的运营思路,不是特别好的突破点。

关于合规,合规非常重要,有理想的交易所都在合规上花了很多心思。我们在美国和加拿大合规方面走的是最远的一家,目前拥有唯一一张数字资产的券商牌照是美国的,新加坡的合规也在进行中,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合规是交易所发展的基础,但不是交易所发展的制胜法宝。有一些美国团队花了几千万,在交易所合规上做得非常好,但是产品跟不上,就无声无息的死掉了。

我觉得在没有一个市场新的突破口出现的情况下,想要弯道超车,需要在产品的细节上做到极致。比如我们的Staking产品,上线多两个月,参与用户已经好几千了,基本没有人对我们的产品说不喜欢。这是因为我们抓住了市场的痛点,质押的资产是为了提高流动性,我们质押不仅可以收取利息,还可以把质押资产拿来当保证金做杠杆交易。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创新。

火币、OK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困难重重,在美国做了很多尝试,结果都不理想,大概是不熟悉当地法律法规、运营、语言障碍等原因等。我们没有这些方面的问题。总结一下,我们BitMax肯定会超越三大所,但是不是今年下半年?可能还不一定。

TINA: 本来我准备了,想说说上币,资产有多优质,比如上了前段时间的kakao 的 KLAYTN ,理财我也想说一直是全网最优的的年化利息收益,今年疫情影响火起来的直播,我们也在去年秋天就开始了,5月完成了100%保证金,明天gt主网上线,但是我想这题不能自嗨嘛,还是主要听听看别人家的交易所在做啥,埋头苦干的时候也看看旁边的小伙伴们的走向,我们也在努力中,修炼内功,扩大影响力,不断自我迭代更新吧。

总的来说,像前面两位说的,想走的远的交易所,都在做合规和产品深耕方面的努力,说明我们方向一致,各自努力,哈哈哈哈。

 

存储公链

主题:2020下半场,谁是存储公链独角兽?

七斤:CAP理论认为,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分区容忍性(Partition tolerance),这三个要素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点,不可能三者兼顾,区块链存储难道打破了这个理论,实现了三者兼顾吗?如果没有,那又是怎么平衡的?

王东临: CAP理论是传统分布式存储中的经典理论,但它是建立在一定的模型假设的前提条件下的。

传统的分布式存储和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做的分布式共享存储在一定程度打破了CAP理论。比如分区问题。我们曾想过如果国内和国外断网了,大部分的算力在国内,那是否会分成两个链,网络恢复后,由于中国的链更长,那是否会把国外的链干掉。这个问题就跟CAP理论一脉相承。也就是说一旦发生分区,数据一致性就无法保证。存储公链作为公链的一个分支,大体上还是符合CAP理论的,但在特殊场景下,做了特殊的限制后,会相对好一些。

BTC和ETH类似于雅典城邦的直接民主,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投票决定,因此效率很低,表面上看是人人民主,人人都可参与做决策,但这是伪民主。

现代主要国家实行的是代议制民主,民众选出议员,由议员来做决策,不能代表民意的会被选下去,这是半中心化的管理,但实践证明,这是最可行的方案,EOS就类似这种方式,如果哪个节点出了问题,随时会被备用节点顶替掉。这种情况下,民主足以满足运行的需要,社会成本也大幅度降低。设计系统时要全面的从多个角度去考量,不需要把去中心化当成宗教一样的东西,从而招到最佳的妥协方案。

周欢: CAP理论是个用于分布式存储的经典理论。目前还没有超出这一范畴的区块链项目。不同项目做了不同的取舍平衡。BTC是高分区容忍性、高可用性,但是牺牲了瞬时的一致性,通过通证激励保证了最终的一致性,这也是为什么比特币网络需要多个区块确认之后才能完成一个交易,因此TPS较低,支持的业务也很简单;EOS是高一致性、高可用性,但低分区容忍性,EOS通过DPOS机制大大降低了节点数量,而且远远低于BTC网络的数量,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并对节点性能有很高要求,以降低分区出现的可能,保证网络的健康;FileCoin是高一致性、高分区容忍性,但可用性不高,当故障节点数量超过一定比例时,就会影响网络的使用,因此FileCoin通过时空证明和预期共识的方式强制要求每个节点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数据存储,并提供复制证明,以降低网络发生故障的几率。这些都是为了各自解决不同的问题。

七斤:微软、谷歌、亚马逊、BATJ等大企业都有布局自己的区块链服务平台,区块链存储公链们作为专攻存储的区块链服务平台,真的可以与他们匹敌,甚至打败他们吗?

周欢:区块链存储被誉为最有可能落地的赛道,微软、谷歌、亚马逊、BATJ等巨头与存储公链各有优势和劣势,有竞争也有互补。对于存储公链来讲,不是要干掉BAT,如能将巨头们开发为客户就是去考量存储公链成功的标志。

无论从研发团队的人数、落地应用场景的丰富性、用户体量以及商业生态闭环来讲,巨头们商业级别的研发实力是很好的。存储公链的优势则恰恰是他们不具备的,比如灵活的创新空间、相对自由的金融属性,以及相对先进的生产关系,用户就是矿工,矿工就是用户,员工就是投资人,投资人就是员工,这种生产关系更接近共产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整个网络中个体的价值。比如传统的任何点赞、转发等弱价值行为在区块链系统中都可以被量化为通证激励进行价值变现,而这些行为在传统互联网产品上很难变现。

因此,无论是巨头还是存储公链,都是区块链发展落地的重要的部分。巨头们进区块链是有很好的助推作用的,否则区块链只能是小众的玩具。存储公链的首要目标是让巨头成为自己最大的客户,巨头也要吸收存储公链的优势,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王东临:首先,说巨头们的区块链业务这块,大部分巨头只是提供了BaaS服务和技术研发,是个卖水的角色,不会去运营具体的项目。Facebook的Libra是个真正在运营的区块链项目,但属于少数,因此才会引起轰动。但准确来说,Libra是个联盟链,这与公链是不同的。

还有一些巨头做的也是联盟链,而且没有通证激励,是无法与真正的公链相竞争的。无通证区块链就像是太监,是不完整的,价值丧失了一大半,只有少数特殊场景才有一定意义;区块链的进入门槛也是一大问题,一般地公众用户很难进的来,目前全球区块链的用户还不足1%,与其知名度完全不匹配。就像互联网一样,大部分人认为互联网源于90年代,才20多年,但其实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被公众熟知的时间这么晚,就是因为当初的门槛过高。网景浏览器让人们动动手指就能上网,才解决了互联网的使用门槛问题,让互联网实现了商业化,迅速走进千家万户。区块链也一样,门槛问题不解决,其他条件再优秀最终也运转不起来。

还有一点就是,国内一些所谓的区块链公链,大部分的运营节点都是项目方在运营,不能算是真正的公链。真正的存储公链,比如YottaChain,在数据持久性、数据可用性、安全性、经济性上的优势远超云存储,再加上其独创的加密去重技术,YottaChain完全可以和巨头竞争,并抢占他们一部分市场。当然,巨头也可以和存储公链有另一种的合作关系。比如百度网盘是免费试用的,谁会选择YottaChain呢?其实百度网盘就是YottaChain的潜在客户,普通用户可能认为百度的品牌大,然后选择百度网盘,但是百度网盘有安全稳定地存储数据的需求,YottaChain具有先天优势,可以满足。另外,巨头的云存储也与存储公链存在合作空间。

七斤:密码学作为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之一,加密和解密技术都在不断发展,未来量子力学会不会打破密码学平衡,导致区块链失去意义?如何避免这一状况的发生?

周欢:量子计算机的算力比现有计算机大得多,而且多好几个数量级。量子技术对区块链的威胁有两方面,一个是暴力破解能力高,一个是量子计算机挖矿能力远超现有的矿机

个人预测,未来十年后可能实现量子计算机对区块链系统的暴力破解;五年以后可能会有量子计算机参与挖矿。但是当所有矿机都是量子计算机时,对区块链来说也就没有威胁了,不会让区块链失去意义。

当然,区块链被暴力破解的潜在威胁也会因为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减弱。中美两国都走在量子技术发展的前列,我国的科学家们不久前利用“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所以说量子加密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升级。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是矛和盾的关系,一种技术的升级必然把随着对抗技术的升级。

王东临:首先,量子技术只对部分密码学算法(如RSA)有威胁,但该算法早已被密码学界认为是不可靠的算法,YottaChain也绝不会选择RSA算法。

其次,有预测说2025年,量子技术可以实现商用,但我个人认为不可能,一些所谓的量子霸权的实现只是在实验室的个别环境下做出的案例,距离真正的商用还有不止十万八千里。

然后,量子计算机对挖矿的安全也不会有威胁。简单说就像是从网吧挖矿变成HD挖矿。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目前采用的加密算法是可以抗量子计算的,未来还可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把现有的加密算法换成更厉害的抗量子算法,因此基本不用担心量子技术会有什么威胁。

七斤:建立在通证激励基础上的区块链存储真的可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持久性吗?会不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像现在的比特币一样,被少数的大型专业矿工/矿池掌控?

王东临:对于这样的担心,可能源自比特币挖矿,比特币已经从人人可以挖矿演变成现在被大矿池把持的状态。随着难度的不断提升,个人挖到区块的概率越来越低,大家不得不加入矿池,采取联合挖矿的方式提高挖中率。

但存储挖矿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用户不需要加入矿池,只要存储了数据就能获得相应的挖矿奖励。虽然现在有一些提供矿机托管的存储矿池,但这不会形成像比特币一样的垄断。

YottaChain的存储共识是基于非常成熟的Hash做的,不像FileCoin依赖于工程上还没有解决得很好的VDF和ZKP来做存储共识,因此FileCoin遇到的需要耗费大量算力去做存储共识的问题,YottaChain并不存在。

周欢:只要存在马太效应的地方都可能存在垄断。比特币挖矿存在大矿池垄断现象,而存储可能更甚,比如FileCoin的头部矿池很容易霸占整个网络,而且FileCoin存储挖矿的POS共识机制有累积优势,因为出块的选择与矿工的有效数据占全网有效数据的比例有关,越早参与的人越有可能挖到新区块,而比特币的共识机制是每一次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就像每一个区块的产生都是一次百米赛跑,谁跑得最快,谁就获胜,获得区块奖励。FileCoin的规模经济和集群增益很明显,单个矿工挖矿和大规模集群挖矿是完全不同的效果,单个矿工很难挖矿区块,而且FileCoin挖矿对运维要求很高,运维成本比比特币矿场的高几个数量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因此更容易出现马太效应。

其他存储公链,如果采用的是DPOS共识机制,则不会出现FileCoin这么严重的垄断问题,但也会有一些可能性,比如EOS,如果多家机构联合投出21个超级节点中的大部分,那么实质上就会形成垄断。

尽管垄断不可避免,但不用担心垄断损害区块链的价值和稳定性,人们更应该去考虑的经济性、项目的必要性以及长期来讲,额外收益是否会比不垄断更多。

王东临:我补充几点:

1.FileCoin不代表所有存储公链,FileCoin的现有技术水平不代表FileCoin的未来

2.1000个矿工,每个矿工1TB的数据,分别得到的奖励总和与1000个矿工组成一个1000TB矿池的奖励是相当的

3.好的存储公链,应该对存储矿机要求低,普通人都能贡献空间加入挖矿。对运维要求高是存储公链不成熟的标志,FileCoin如果要成功,将来也必须学习YottaChain,降低对存储矿机的配置和运维要求

4.存储矿机如果都集中在一个矿池,就违背了通过提高故障域隔离来提高数据持久性的初衷,就失去了区块链存储的最大优势

5.EOS这种头部节点之间的垄断是一币30投票权造成的,YottaChain已经汲取了这个教训,改成了一币一票,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P.S. YottaChain分为记账挖矿和存储挖矿两种挖矿方式,存储挖矿是存多少数据就有多少奖励,记账挖矿是与EOS相似的DPOS方式,但如前所述做了改进。

七斤:IPFS/FileCoin、YottaChain、Sia、Storj都是区块链存储公链,到底谁才会成为2020年下半场的存储公链独角兽?

王东临:

四个公链中最有名的是FileCoin,是行业的旗手和代表,尽管主网没有正式上线,但它的市值是最大的,期货市值已经达到了60亿美元左右。下半年来看,FileCoin远远超过了独角兽11亿美元的门槛,是当之无愧的独角兽。

虽然在四个公链中,YottaChain是最年轻的,在知名度和公众认知度上还弱一些,但是从技术来看,我可以自信地讲,YottaChain更优秀更专业一些,现在的市值在2-3亿美元左右,距离11亿美元的独角兽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但未来随着FileCoin上线,为存储行业吸引到更多的关注时候,可以顺便关注到YottaChain这样更专业的存储公链,也许能把我们送上独角兽的位置。对我们自己来讲,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商业应用。

最后,欢迎FileCoin向YottaChain抄作业,学习做好专业的存储系统,我们也愿意分享相关经验。毕竟我们的竞争对手是AWS等中心化存储,FileCoin是我们的盟军。

周欢: Sia和Storj从架构上就走偏了,他们是以区块链的方式做存储,而不是像FileCoin、YottaChain一样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他们没有资格去竞争独角兽。

存储是个很大的赛道,几乎可以用于任何互联网产品,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FileCoin如果没有IPFS多年的积累,也不敢轻易去做的。

YottaChain也是非常专业,非常有机会的,我很早就认识了王教授,对YottaChain的设计也有一些了解。王教授本身在存储做了很多年,整个团队在存储领域的积累也很不错,这是FileCoin团队比较欠缺的一点,由于团队比较年轻,虽然创意天马行空,但是商业层面却乏善可陈。

我认为下半年没有独角兽,目前来看FileCoin可能是独角兽,但是FileCoin的市值是建立在期货价格上的,本身不具有参考意义,此外,白皮书上的很多重要的功能还远没有实现,没有解决方案,即将上线的版本也只是一个妥协的临时版本。

当然,这也是其他存储类项目的机会,未来可能会有多个存储类的项目共同去竞争独角兽,比如某些FileCoin没有实现的地方,YottaChain实现了,那这就是机会。

个人特别期待像YottaChain这样的中国本土的项目,以落地为导向去真正解决行业的问题,满足用户的需求,适应中国的市场,而不只是停留在共识和炒作。

 

资本

主题:2020下半场,谁是币圈资本的黑马?

璐晓晓:2020年大半年过去了,受疫情影响,很多行业受到了冲击,今年下半年的币圈还适合投资吗?有投资机会吗?

宋厚达:不适合。经济和新技术两方面。一是,经济是联动的,没有一个领域的经济可以独立出来而不受影响,全球疫情反复,口罩摘不下来,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就无法停止。很多领域的影响有滞后性;二是,没有新技术诞生,最近都是在炒几年之前的一些概念,没有新技术新增用户,项目就难有爆发式增长。总体大环境而言,2020年下半年不太适合出手。

杨林苑:同意宋的分析,但不同意观点。2020年谜幻式开局,就像是1929年和2008年的叠加,整个世界出现许多怪象,世界在变得比较割裂,出现许多冲突和对抗,经济基本面非常不好,大到王健林,小到地摊个体户,实体经济确实很艰难,但资金面非常充裕,整个世界处在脱实向虚的过程当中,很多人因为疫情出不了门,很多都是在家办公,就在家里看直播,炒币,下半年数字货币领域的投资机会可能浮现。

王翔:不好不坏,有投资机会。熊市有熊市的机会。未来一定会有黑天鹅事件发生,传统基金就开始不断买期权,赌黑天鹅的发生。对投资机构来讲,就是逆周期的做布局,行情好的时候反倒不适合做投资,因为溢价太高,18年至今,一直处在行情不好不坏的状态,时不时就有一些投资板块热点,确实可以帮助机构和用户赚到钱,比如去年年初的衍生品交易所、比特币挖矿、去年下半年的defi。今年下半年还是会有两到三个明确的投资主题。

璐晓晓:据您的观察了解,现在的币圈是存量博弈还是确有新人进场?今年下半年,用户体量是否会明显扩大?

宋厚达:存量博弈。庄家互割事件,大部分人都是18年甚至更早入圈的,新人进场很少,没有扩大迹象,币圈出现新的技术、概念的时候才能有爆发。已经不太远了。

杨林苑:群内即时小调研发现大部分人都是2年以上的老韭菜,很多人都出圈了,去做直播带货或MCN了。牛市的基础就是有大量新用户和新资金。可以预见,能带来新用户的大事件就是DCEP或libra这种超级稳定币。还有就是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新一代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跟之前的用户就会不一样,他们直接就是数字货币的用户,会成为新增用户的重要构成。

王翔:有新资金入场,没有新人入场,下半年不太会扩大用户量。在等待监管,等待下一个天才。

观察发现,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做场外OTC、资管、传统借贷、矿圈的To B公司发展的还不错,确有高净值用户、家族基金、传统基金的资金入场,但这些资金的进入除了Coinbase、币安这样的交易所有所感受,其他场内的人几乎感受到不到。因为金融机构不会为散户抬轿子。比如高盛买入BTC的同时也会建立空头头寸,他们能怎么让BTC从4000涨到10000,就能怎么让他从10000跌回4000;大家早都直到比特币了,如果要入场早就入场了,没有入场还在观望的一定是在等什么东西,比如监管或者基本面的落地。

上图为:场内资金在周期上的情绪博弈图。正常情况是正弦函数,中间的大幅上升是18年徐小平喊单,让我这样的人进来,让整个资金体量变得很大,牛市之后,依然是正弦函数,我们在等下一个资金量扩大5-10倍的机会,这个机会可能是监管落地或者另一个V神一样的天才的出现。

上图为:技术行业的发展周期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技术成熟度。大部分是横向不变的,只有极少部分时间会有上升,当中有下降的原因是因为探索的技术路径可能是错的,重新探索新路径后会再次上升。整体的行业发展会把这两个函数叠加起来。

璐晓晓:传统圈将币和链分得很开,实际上也不乏一些真的只做链,做技术的企业,作为币圈资本方,您是否会投纯链的企业/项目?未来,币圈资本方的投资逻辑是不是会发生转变?

宋厚达: 暂时不会投纯链项目。投资逻辑会变,17年市场太疯狂了,大家赚钱都太急躁了,如果一个月不涨个5-10倍就觉得亏了,很难再次见到。18年看似理性的投资机构也是极其不理性的。19年、20年的洗礼之后,大部分机构清醒了一些,不再那么盲目。要选择团队真的不错,概念真的不错的项目,关键在于团队人品。18年投了一些实力可以,人品不行的项目,资本机构维权都没有地方。

杨林苑:不会投纯链项目。纯粹的联盟链是没有意义的,只把区块链理解为技术是很片面的,很愚蠢的,就像是买椟还珠。区块链行业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流动性。IPO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像婚礼,ICO就像私奔,婚礼再好也有人选择私奔。区块链领域的投资逻辑一直在变。好的资产的标准在变,牛市里在炒概念,追风口。熊市里大家都在买价值,比落地,才能活得久。从去年到今年,很多人买平台币,因为这是唯一有收入、有利润、有清晰的用户和场景。

所以大家都在追求确定性。这一点,不论股权、币权,都是一样的投资逻辑。就像是坐上了高速行驶的电梯,选择什么样的姿势不重要,最后大家都到了楼顶。

王翔:

上图是我理解的过去几年投资逻辑的变化。第一阶段,2017年之前,奥地利经济学理想阶段。主要是围绕比特币等竞争币金融生态的投资;2017年,大牛市,随机漫步,随便怎么投都赚钱。第三阶段是18年,出现了赛道板块,让很多机构买到了教训。当时刚走出大牛市,一些投资机构开始崇尚技术主题,会把赛道分为跨链、分片、隐私计算、公链2.0等,导致大家亏了很多钱。我在这一阶段的投资也做得不好,于是开始总结下一个投资主题,寻找资金共识和周期结合的科学投机。会寻找更加聚焦的板块。比如去年下半年布局的defi项目。DeFi的行情机会一定会在比特币减半之后,市场情绪降下来后,以太坊2.0开启之前。因为DeFi的行情周期和比特币周期是相逆的。比特币行情走势太好的话,大部分人是不会关注DeFi是否真的有很大的发展的。

会投纯做链的技术公司。因为我找到了一些共识资金的潜在入场趋势。比如政府的引导基金、国企背景的基金,以及有更多的包括银行、金融业的技术和产业上的人才在进入行业,这是人才和资金的共识群体缓慢入场的节奏。找到资金共识这一目标后,我再去寻找周期是否匹配,再结合国内一些产业、基建的发展方向。这是我关注的方向,现在也在看这一类的项目。

但其实投区块链技术的产业落地是个非常难的事情。这至少需要具备3年左右的传统行业投资企业服务、SaaS、云计算等产业的基本功底,并对这个方向有明确的投资逻辑的基础认知。就是是去投云化,现在叫链化的东西,还是投集成商、场景服务,还有所切入行业的回款周期、如何把业务做大,这是非常讲究传统分风险投资对产业判断的基础能力的一个事情。

风险投资永远和价值投资没有关系。

璐晓晓:资本方是币圈的核心角色,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但也有一些被质疑割韭菜,自我客观来讲,资本方对币圈是利多一点还是弊多一点?

宋厚达:短期弊大于利,长期利大于弊。现阶段是存量博弈,存量资金有限。谁掌握的信息和资源越多,谁就更有可能赚到钱。现所有的头部交易所、投资机构等都能拿到散户拿不到的资源优势,因此更大概率上能赚到钱。

现阶段大部分是背书式投资为主,资本方不太可能亏损,但长期看利大于弊。

杨林苑:分析利弊是个伪命题,伯乐也有被割的血肉模糊的时候,所有交易都是基于判断的不一致,交易的那一刻,交易的双方都认为对方是傻逼,所以很难定义这种交易行为,不能说赚了钱就一定是割韭菜。所谓的割韭菜、喊单也不是币圈的发明,是古老的金融游戏,高盛、大摩、中海油、工商银行等当时割韭菜都是血流成河,股权投资领域也是,A轮卖给B轮,B轮再忽悠C轮,C轮卖给D轮,最后上市,散户接盘,最后大家欢天喜地的退出。

数字货币领域没有ABC轮,而是直接一步到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但这不代表没人赔钱,没有价值的项目就该归零。这是必须的出清过程。现在这种割韭菜的投资机构很少了。剩下的都是有自己绝活的,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

就像长征过草地,能走到最后的没有多少人,但剩下的人非富即贵。

王翔:对机构割韭菜这件事没有特别排斥,主要排斥的两件事:第一,大部分机构不引导行业的发展。我认为投资机构应当去发现更好的项目,带领行业的基本面走向更好,大家才能一起赚钱;第二是机构在上所前给别人站台。站台完全不符合正常逻辑。你觉得项目不行,但你还是打了点钱过去,下周就上所了,你就为了赚点收益,就站了台,项目方确实做的不行,最后还绑上了你,大家殊死一搏,最后割了一波韭菜。发生这种事,两者都很无助,风险都很高,资金安全很低,还可能存在道德风险,综合来看,中国区块链行业的投资机构的存在是弊大于利。

璐晓晓:2020下半场谁会成为币圈资本方的黑马?

宋厚达:我希望是在座的三家,一起成为黑马。一个逻辑就是谁能找到更好的项目,谁就是黑马。

杨林苑:这个问题某种程度折射出大家还是很着急很浮躁的。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黑马,稳稳的做我们大白马就好。大家都想赚快钱、赚大钱,但市场真有这样的机会吗?自己问问自己,配吗?我们需要认识市场,更要认识自己。后者比前者更难。

现在是存量博弈,没有快速赚大钱的机会,大家不要着急想着做黑马,不要想着赚快钱赚大钱,要不然不是时间短就是没深度。数字货币行业很刺激,像过山车,我们慢一点,稳一点,再稳一点,系好安全带,能活过一个周期就能跑赢市场99%的对手。

市场上每个人的认知边界、资金体量、能力模型都不一样,我们要赚自己应该赚的钱,赚自己能赚的钱,不要眼馋别人.很多东西是学不来的,有的人看着别人赚钱比自己亏钱还难受,这种FOMO情绪(Fear of Missing Out)一定要避免。

王翔:一个潜在的条件就是投资一个大部分投资机构都没有发现的投资机会。有一个可能就是出了一个类似VDS的项目,一个机构投到了的话,就能赚到未来好几年钱。

科学投资的角度看,机会足够大,能承载相当大的资金。市场承接力也很好,我的关注点可能会在谁在以太坊2.0和IPFS这两个方向有比较好的布局。尤其是以太坊2.0。因为他被从业者、投资机构严重低估了,大家都在找波卡这样的下一个以太坊,但以太坊本身是被严重低估的。最后,差异性的正确认知,可以系统的赚钱。

 

KOL

主题:2020下半场,谁是币圈KOL扛把子?

花总:相较于其他行业,币圈的KOL很有特色,按理说一个行业或领域内的权威人士才叫KOL,但显然,币圈有不少KOL并不怎么懂区块链,甚至数字货币也不怎么懂,这样的KOL算不算合格的KOL?

张姨: KOL就是关键意见领袖,通俗的说,就是拥有一定权威,被相关的团体接受或者是信任,然后对该群体的决策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就是一个行业的专家,或者是我们微信群的群主,还有宗教的这个掌门人。

不懂区块链,数字货币的,但又有很多人关注他们的,不能被称为KOL,准确说可以被称为网红,而不是合不合格的KOL。当有趣的灵魂学会玩自媒体,通过社交媒体或移动互联网快速扩大自己影响力,成功因素上说靠的是吸睛。币圈有句话,坏名声比没名声好,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真正的称职的KOL靠的是专业的知识打底。

女侠:三方面:KOL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准确度,KOL信息传递时塑造出来的专业度和信任感,信息产生的价值会被受众需要,做到这三点就会在特定的群体中有话语权和比较中心的地位。什么叫懂,什么叫不懂区块链?问题很大。到底是精通区块链技术还是信仰区块链,并深谙他的底层逻辑和原理,选择在某个领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被人尊重和信服这就是术业有专攻。哪怕是大佬也有比较熟悉和不熟悉的领域,这个问题很泛,没有绝对的答案,有一些社区的KOL,他们一直在利用区块链的共识理论搭建自己的社区,然后做好它的领域的精神传递和布道,那他就是KOL,但他看过几本白皮书,到底研究过多少币的经济模型,不一定。

总的来说,只要他利用自己比较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从事这个行业,并且被一些粉丝受众和行业所需求,那他就有他自己的价值,他对这个特定的群体而言就是KOL。

花总:作为一个行业的KOL,理应为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币圈KOL不乏联合庄家割韭菜的,除了这条路还有没有合理的自我价值变现的渠道?

张姨:传统的KOL也是广告变现和流量变现。那些联合庄家割韭菜的“KOL”变现应该属于贩卖良心变现+冲破底线变现,肯定不会长久,最赚钱的方式都在刑法里写着。

自己就是结合互联网的一些营销方式,包括创意+广告+干货来做广告。因为在营销这一块,区块链圈要比互联网圈落后好几个年代。这也由于有政策法律法规的影响,区块链圈就像是带着镣铐跳舞。变现的话,最好的方式还是知识变现,比如付费社群、小密圈、付费圈子、知乎分答等等,单次付费回答、付费订阅等,这个过程会很慢,但是是一个长久的守住个人底线的变现方式。

女侠:有人说币圈是80%的交易所,10%的媒体,6%的项目方,3%的社群,1%的韭菜。挺逗的,但百分比我没有准确研究过,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收割了一轮又一轮之后,韭菜显然不够用了,如果粉丝在一个KOL的眼中永远是韭菜,那这个KOL的思想深处一定有一把镰刀,割完一茬再找下一茬,这挺悲哀的。

很多KOL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吸引新流量上,而不是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或信息,如何满足粉丝的诉求,如何推动行业向前走。我们应该能感同身受,老被外界说是诈骗传销,听起来很不服气,但是回到圈里发现,有的KOL还他妈真就在做传销和诈骗,这真的很无奈。

合理的变现渠道当然是有的,我们2-3年了,不会推荐一个项目,没有割过一颗韭菜,这两年半,我们认认真真的在做内容,为粉丝提供比较有价值的内容,让女侠这个IP有了比较稳定的受众群体。我们没有帮助那个项目吹牛逼,让大家来买这个项目,而是认真的分析白皮书,分析它落地的可能性,未来的商业场景。所以有的项目不是让我们帮他们吹牛逼,而是说来怼我们吧,反正女侠能把项目说的很清楚,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内容变现方式。既有有价值的内容,也没有伤害粉丝,客户的需求也被满足了,这就是在漫长的内容创业里找到了平衡点。虽然这个内容变现的营收不多,但是活得久,走得稳,其他的变现途径也有很多的,只要不触碰法律底线,收益都不会特别高。

花总:近些年,随着不少项目、机构的暴雷,一些KOL的人设也随之崩塌,而且很多行业的KOL都会存在这个问题,作为币圈KOL到底该不该给自己做人设?

张姨:要做人设。KOL其实就是一个职业,要把职业做得更好,就要去付出一些工作上的努力,人设和包装是一个工作内容。但是大家一提到人设就觉得是贬义词,人设都是假的,这是太多人设崩塌的缘故。但实际上一个人走红都是与他原来的经验、成绩、个性的放大,从而得到了大家的关注。无论将来他是否会商业化,他都要继续强化这个当年被记住的点,久而久之就成了人们口中的所谓的人设。

没有凭空出来的人设,如果你的真实性格和塑造出来的人设完全背道而驰,那么大家就会觉得你做作不自然,这就不会长久,更不会有流量,这个KOL就死掉了。而且你做这个KOL也会痛苦万分,所以人设是本身特色的放大而不是捏造。比如做视频的,你可能是颜值与才华为一体的人。如果是社群带单的,那就需要对K线和压力位等的分析足够专业明白。再比如我们张姨杨姨,我们可能有点小才华小干货,有人说我们是币圈papi酱,这也不是刻意营造的,而是我们第一期视频出来以后,就是我们本身的大概的样子,经过后期的加工和放大,然后吸引越来越多的粉丝的喜爱。可能还不够红,现在还没有黑粉,也希望未来我们经得住,当然我们也不怕,因为我们一直在做守住内心底线,用内容和更多的币圈小伙伴交朋友。

陈女侠:如果要立志做一个顶牛的KOL,肯定是需要人设的,这是职业需求,而且需要去满足受众幻想,但人物设定是否更贴合自己很重要,贴合程度决定了你的人设会不会崩,或者说在什么场景里崩,崩的快不快,崩的狠不狠。行业里很多人设崩并不是系统性的危机,或者极端事件,而是可能他确实良心被收买了。一个人愿意为了100万还是1000万还是一个亿去主动放弃他的人设,这不是被动崩盘,而是一种交易,如果一个人不愿意放弃他的人设,那肯定崩不了,至少在这个行业是这样的。

花总:币圈KOL一直在行业内都是非常活跃的群体,不管是在链圈、币圈还是矿圈等等,但似乎没有当初币圈扑克牌时代那么大的影响力,是错觉吗?未来币圈KOL的行业影响力是会继续增长还是下降?

张姨:不是错觉,现在确实没有那么有影响力,没有那时候有钱也是一种影响力的体现。他们属于币圈初代KOL,是币圈KOL鼻祖。借着17年的浪潮,带着大把的金钱浮出了水面,天时地利人和都有,跟他们在行业里深耕多年,扎实的理论、人脉和公司打底有关。那个时候也是比特币的高光时刻,现在比较沉寂,但现在因为疫情等原因,是自媒体井喷的时代,直播、短视频的UP主特别多,可谓全民KOL的时代。

因此单个KOL的影响力会被削弱,但整体上,影响力在未来是波动上升的状态。现在我们就在尝试做5-6分钟的视频,借着微信视频号的东风做个小白鼠,做区块链的小白科普视频,现在看来很难变现,但是长期来看希望给没有进入币圈的人做科普,把更多人引入区块链,所以长期来看是个好事,希望牛市来的时候,我们这些人成为行业里真正有影响力的KOL。

女侠:币圈近几年的一些事还是很滑稽的。某个币圈大佬被互联网大佬誉为优秀的90后青年,但面对韭菜维权是,唯恐避之不及的样子,直接玩起了消失;号称币圈跨界女神的前辈重操旧业做起了网红直播;还有一些人顾不上坍塌的人设,主动巴结主流媒体,试图给自己刷点流量;有的扑克牌大佬们贼喊捉贼成立反空气币联盟,可他们明明就是靠空气币捞得盆满钵满的人,这真是一个行业特定时期的特殊景致,能见证这段历史也挺荣幸的。

现在整个行业在一个蓄力的阶段。少了很多赚钱效应,肯定KOL的影响力会下降。说白了,你曾经成为KOL是因为很多人幻想着你能带着他赚钱,现在做不到了,别人也可能不再跟你了。但是这个并不妨碍未来币圈的KOL影响力会下降。因为未来这个行业能塑造一个KOL的尺度绝不仅仅是财富效应,这只是一个新行业在蛮荒时期表现出来的一种匮乏。

未来看好区块链和通证经济的人肯定不在少数,现在只需静待市场的出清,等待行业回归理性。区块链所代表的未来已经被币圈严重污名化了,这不可否认,但潮水褪去,裸泳的人离场,未来的领航者才能重整山河,指导行业真正落地。我还是挺期待这段不理性繁荣能结束并回归正轨的。

花总:2020下半场,谁是币圈KOL扛把子?

张姨:张姨杨姨一定愿意在成为扛把子的路上努力,但这还需要市场说了算。我们很希望在多年以后,我们能轻描淡写的说一句,不当大哥很多年了。

不好说谁是扛把子,但我知道什么样的人会成为抗把子,大概有两类:一类是深耕行业,有想法,敢在合法领域疯狂尝试的人,还有蛰伏的老KOL,比如张含韵这种悄悄拔尖经验所有人的综艺扛把子。二类是在某个领域很资深的做内容的、营销的有想法的黑马,杀进圈里,带着原来行业的经验,结合币圈发挥自己的优势,可能成为让人眼前一亮的黑马,毕竟打败微信的不会是下一个微信,拭目以待吧。

女侠:肯定是女侠啊,这有什么好说的,哈哈哈哈哈,SKR。

我做女侠很偶然的,挺感谢投资人杜均的,本来我不是做媒体、视频自媒体的,当时更想做的是投资或者品牌市场相关的工作。但第一次见到杜总时,他给了我一些建议,觉得当时这个市场比较火,但是视频自媒体还没有,我做出来就是第一家。他也看到我的一些特质,想让我试一试,于是我做了一个DEMO,效果不错,于是就这么开始了。

张姨:张姨杨姨的创业之路才3个多月,当时正式一百天的时候还拍了公关照。缘起还是2020 不寻常的春节,新冠疫情原因,有了很长的假期,上一天班休一天,我和杨姨有了相对空闲的时间,正好有一天是312大跌,印象特别深,当时真的跌的亲妈都不认识了。我们一边吃外卖一边想,韶华易逝,马上要从团队的颜值担当变成年龄担当了,怎么才能在这个青春的尾巴上靠着才华和一点点的颜值变红呢?想法很真实,也想了很多方向,比如美妆,但是我只会画一种妆,就pass了,其他也不合适,既然我们在区块链行业工作两年多快三年了,是不是可以以这个角度用自己专业的优势做点事情呢?于是3月13号就写了本子,3月14号拍了,3月15号就发了,特别快,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我们第一期就爆了,很多人帮我们转,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因为大家可能很久没有见到活的币圈小姑娘在视频里有那么一点思想的比叨比叨了吧,外加我们结尾做得挺互联网梗的,“币圈年轻人不想努力了,可以找你张姨杨姨,25岁以上就算了。”当时就有很多人去说这句话,有一点点出圈吧。这吸引了很多品牌方的注意,包括金色财经等,给我们抛来橄榄枝,给我们做推荐等等。后来随着粉丝群的建立等等,慢慢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不做好就对不起粉丝了,我有特别喜欢上镜,感觉很好玩,所以就慢慢做起来了。

年纪轻轻为什么叫张姨杨姨,这也是为而吸引大家注意嘛,有一种反差感,这个妹,那个妹叫的多了,没记忆感。我们想做个富婆人设嘛,后来这个人设后来确实没走下去,最后可能还是贫穷少女人设吧。但这不妨碍大家对张姨杨姨的记忆点。回过头来看第一期的视频,内容和剪辑手法还有点乱,有一些稚嫩,但个人非常喜欢第一期,人人比特的奶王还Q了一下,挺好玩挺有意思的。

本次辩论会得到布洛克资本、金色财经、火星财经、北京链安、瑞币、聚币、Gate、BitMax.io、Bibox、HKEx.one、中链传媒、万沙资讯、瑶池、亚交所、YottaChain、IPFS.FUND、ChainUP、区块动力、女侠区块链、张姨杨姨视频、哼哈互动等众多合作方的鼎力支持。

Tags: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msy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