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链号 > 【ethfinex交易所下载】视觉中国引爆版权争议,区块链技术能解决侵权问题吗

【ethfinex交易所下载】视觉中国引爆版权争议,区块链技术能解决侵权问题吗

摘要:版权问题一直是块难啃的骨头,侵权事件频频发生,从未停止。

近日,由黑洞照片引发了一系列图片的版权质疑问题。继共青团中央点名视觉中国之后,苏宁阿里百度等知名公司都纷纷晒图并 @ 视觉中国影像。

版权问题一直是块难啃的骨头,侵权事件频频发生,从未停止。今年 1 月份,《甘柴劣火》洗稿事件也曾刷爆全网,版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

事件背后,暴露出版权领域长期存在的确权难、维权难、以及收益分配不均等问题。

财新记者王和岩对《甘柴劣火》的“洗稿”质疑,更是引起原创内容人的忿忿共鸣。区块链曾被认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细究业内多个“区块链+内容版权”项目后,发现“甘柴劣火”一题难解之处在于,
内容难确权,从来就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 01 -

区块链让版权“证据确凿”

版权斗争历史悠久。 令创作者头痛的是,盗版者不仅盗版,而且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
。鲁迅给好友曹靖华的书信中说,由他主编的《铁流》在北平有翻版,但“坏纸错字,弄得一塌糊涂”。

盗版如此,抄袭的历史更远早于此,也更甚于此。

都是汉字,凭什么说这是你的,而不是我的。

看似泼皮耍赖的说法,反映了保护原创的“确权难”。

在过去,创作者要确权的唯一办法,就是到国家版权局登记,普通流程需要数个月,即便加急处理,也要 30 个工作日,费时费力,还需要一定的文本费。

现在,我们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有法律效应。

纸贵科技版权业务负责人郝瀚向展示了区块链版权存证平台,包括版权存证、版权追踪、侵权存证三个环节,以下是版权存证与侵权存证的流程示意图。

用平台进行存证后,收到一个平台的版权证书,上面记录了作品名称、作者名字、上链时间、链上哈希值等信息。

不过,区块链只能确保版权存证过程的可信度,无法保障信息上链前的可信度
,上述稿件的版权实际上应该归锌链接所有。如果他人先前一步登记,而版权实际所有方又拿不出有效证据,很容易造成版权方权益损失。


区块链应用于内容确权的方案不在少数,除了上述的纸贵科技,还有百度图腾、唯链、首都版权、保全网等等,它们在架构上并无大异。

保全网区块链版权存证取证已经被用于版权纠纷案件。

2017 年,杭州华泰一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向杭州互联网法院起诉,深圳市道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许可转载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2018 年 6 月一审宣判认定被告侵权。

这是国内首例区块链存证案。

此外,2018 年 9 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承认了区块链存证的法律效力:

“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

目前,区块链存证已成为北京、杭州、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普遍的取证方式之一。
这也一定程度上为法院减负,区块链让版权“证据确凿”,许多纠纷案件可以在法院外先行和解。

既然有解决方案、落地案例,也受法律认可,区块链内容确权到底难在哪里?

- 03 -

区块链治不了洗稿

版权环节中,难点是侵权监测。图片比对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文字侵权也可以通过爬虫识别。但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简单。

众所周知,“查重”是学术界为了避免论文抄袭而设置的评估环节,它借助数据库强大的检索能力,识别是否存在抄袭行为。

三大引文数据库之一的《科学引文索引》早于 1961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立,但时至今日,“抄袭”仍难以斩草除根。

在提交论文前,许多学生会先自行进行论文查重,网上有各式各样免费的查重工具,淘宝也有低价的查重服务。论文重复之处,换个表达方式便可蒙混过关。这是常说的“洗稿”。

可见,难点不在技术,区块链治不了洗稿,其背后复杂的评估体系难以建立。

首都版权版权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版权研究所所长宣宏量认为,
版权监测并不复杂,难的是对于“洗稿”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侵权,需要有专业的机构进行鉴定。

洗稿鉴定成本还是太高。某团队试图建立一个洗稿鉴别机制,声称按最低标准,单篇洗稿的鉴别价格定位 2000 元。

- 04 -

链上的奇文共“赏”

版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

据国家版权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法院审理的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大幅增长,共新收案件 237242 件,审结 225678 件(含旧存),比 2016 年分别上升 33.5% 和 31.43%。

即便如此,版权纠纷依然有增无减。今日头条等“新闻搬运工”便是如此。

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版权+区块链”固然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确权难问题,但根本还在于内容评估难度高,当下技术并不比市场上的“查重”工具高明多少。

此外,“内容收益+区块链”则更像是动了平台的蛋糕,想要把定价权和议价权从平台转变成创作者本身,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今区块链从业者迈出的一小步,也许是版权保护斗争史上的一大步。

本文由研发中心转自锌链接,文:陈海宁,编辑:邓龙。

来源:区块链深圳研究开发中心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msy2134。